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为了避讳,道家庄子也得改名字,哪个皇帝名
TUhjnbcbe - 2025/3/15 22:11:00
要知道中国是有着上千年封建文化的国家,很多封建传统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十分迂腐没有道理的,但是在过去封建制度盛行的年代,却是不得不遵守甚至明文写在法律中。一旦触犯,不但要掉脑袋,可能整个家族都会受到牵连。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封建社会的所特有的避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封建君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并不允许人们说话的时候带有帝王名字中的字,所以这个字要用别的字来代替。来表示对帝王的尊重。历史上为了避讳名字而改名的事件并不在少数,而其中很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庄子。庄子本来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叫庄子也叫了有几百年了。而且庄子姓庄名周,庄是姓。但是到了东汉的第二位皇帝名叫刘庄,其实要是刘庄不当皇帝也没庄子什么事,毕竟差了几百年,可是偏偏刘庄当了皇帝,这庄子的名字就犯了忌讳了,于是本着庄严是一家的意思,庄子便改作了严子。避讳的起源要说起避讳的起源有学者认为起源于夏朝,因为在山海经中把夏后启写作夏后开。但是这种说法遭到了很多的学者的否认,认为证据并不充分。也有的学者认为避讳起源于西周,还有的学者认为避讳起源于春秋,对于避讳到底是何时兴起的,不一而足,每个学者都能拿出一定的证据,但是每个证据都不足以让所有人确信,所以即便到了现在,关于避讳的起源仍有争论。但是有一件事便是确定的,那便是避讳的盛行在于唐达到了高峰,宋朝和清朝更是风靡一时,到了清朝甚至发动了文字狱,足可见之影响之深。需要避讳的对象但是历史上并不是只有皇帝的名字的是需要避讳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名称也需要避讳。皇帝名。古代帝王的名字是必须要避讳的。比如光武帝刘秀时期,因为名字中带了一个秀字,便将秀才改为茂才。长官名。有的时候如果是特别娇纵的官员,他们会命令百姓不许直言自己的名讳。圣贤名。在不同的朝代,对圣贤的定义是不同的,所以每个朝代需要避讳的圣贤名也有不同。有的朝代避讳孔子和孟子,有的朝代避讳黄帝,有的朝代避讳老子。长辈名。长辈名也就是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不能说,否则就是失礼。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名字叫杜闲,虽然杜甫一生写了很多文章,但是从没用过闲字。在这些需要避讳的对象中,只有圣贤名和皇帝名是需要所有人去遵守的,长辈名和长官名是有特有的范围和对象的。避讳的方法。既然有了避讳的说法,而且如果不避讳不但会下狱没命,甚至株连九族,那么老百姓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便想出了种种避讳的方法。改字法。改字法是最简单最方便的。中国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字音相近或者意思相近的汉字有很多,那么只要改一下就好了。比如我们上文提到庄周,因为和明帝刘庄的庄字相同,所以班固在著《汉书》时,将庄子改成了严子,这是改了姓。还可以改名,西汉末年的孔莽为了避讳王莽,直接改名为孔均。改变称呼。如果说地名或者官名亦或是什么别的名称和皇帝的名讳相同,那么就采用改变称呼的方法。比如南京本来的名称称为建业,后来为了避讳晋愍帝改成了建康。而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官职名字叫民部尚书,为了避讳太宗李世民,改名为户部尚书。缺笔法。这种方法是不改字的读音,但是将字的写法换了。比如说孔子本名孔丘,被封建社会奉为圣人,因此只有写孔子名时才能用丘,其余时候用“邱”。空字法。这种方法就是空而不写。用某字或者讳字代替。唐太宗时期的王世充为了避讳太宗李世民,写作“王充”。避讳起源于周,定于秦汉,盛于唐宋,到了清朝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上千年的发展,让避讳这种封建制度逐步完善。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进行精神统治的一种有利的武器。但是显然这种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定会湮灭于历史之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了避讳,道家庄子也得改名字,哪个皇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