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庸先生(右)到访福建省国立华侨大学,与文学院院长王建设(左)合影,这是先生和金老先生唯一的交集(其实那一年我还没上大学,两年后王建设才成为我的院长和导师)。
以上权当是个段子,仅以下文纪念金庸先生
金庸创造的世界
在读书还属于现代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的那个年代,我和大多数80后一样,喜欢韩寒、王小波、王蒙,当然读的最多的还是金庸,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金庸的书永远是最破旧的一排,但不管书页上沾满多少唾液,读起来总是爱不释手。
我也读梁羽生和古龙,但最爱金庸,因为相比前两者金庸可谓是武侠题材的集大成者,金庸不但写书,更是创造了一个世界。金庸之后,大家提及武侠自然会想到有少林、武当、丐帮,故事里会有神医和番僧,这都是金庸为武侠构筑的世界。小说中每一个主角都是出自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真实人物,读起来更能契合平凡世界中的我们。比如土鳖翻身的郭靖,高富帅的段誉,就连最不靠谱的韦小宝我们也知道他的妈是谁,相比于古龙作品中“没有人看到他是怎样出手的,因为看见的人已经死了”的抽象,金庸的作品更加立体,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金庸作品中的佛、道和儒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这是港版《天龙八部》的主题曲“难念的经”前四句,林夕大师的词配上周华健的唱腔,很难再有和主题如此契合又堪称经典的作品了。“贪嗔喜恶怒”源于佛之唱偈,《天龙八部》也是金庸作品中佛家思想极重的一部,毕竟整部剧的大BOSS是在少林寺扫地的扫地僧,而萧远山和慕容博也这两大恶人也最终殊途同归,走入了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正道。
在金庸的作品中,道学比佛学地位更高,但金庸又主张“佛道一家”,例如道家武术的一代宗师张三丰(倚天屠龙记)刚出道时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名叫张君宝,授业恩师为少林僧人觉远(神雕侠侣),张君宝和郭襄(郭靖小女儿)从少林寺逃出之后顿悟,创派武当,后又为了给徒孙张无忌治伤,独上少林求医被拒,种种渊源虽是虚构,但无一不能看出金庸对佛道两学的认识。
而对于儒学,个人认为金庸先生是不太推崇的,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襄阳殒命,到悲情人物萧峰在“忠君”和“狭义”的左右为难下选择自杀谢罪,均可以感受到金庸先生对儒学的讽刺。还有法力无边的星宿老怪丁春秋的一句“老夫乃是山东曲阜人士,星宿海只是暂居之地”更是对儒学圣地的讥讽。
在金庸的作品中,很多响亮的名字均与其推崇的思想有关,例如“北冥神功”出自《庄子·北冥有鱼》,“逍遥派”同出《庄子·逍遥游》,“小无相功”虽在作品中是道家武术,但是“无相”却是佛教用语,“凌波微步”出自曹植的《洛神赋》,而“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潜龙勿用等招式皆出自《周易》。
那些最可爱的反派和儿女情长
一片喧哗叫嚷之中,忽听得山下一个雄壮的声音说道:“谁说星宿派武功胜得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萧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愤怒,当即大步迈出,左手一划,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击去,正是降龙十八掌的一招“亢龙有悔”,他出掌之时,与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说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际,两个相距已不过七八丈。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闻“北乔峰,南慕容”的大名,对他决无半点小觑之心,然见他在十五八丈之外出掌,万料不到此掌是针对自己而发。殊不料萧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抢到离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后掌推前掌,双掌力道并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压将过来。只一瞬之间,丁春秋便觉气息窒滞,对方掌力竟如怒潮狂涌,势不可当,仿佛是一堵无形的高墙,向自己身前疾冲。他大惊之下,哪里还有余裕筹思对策,但知若是单掌出迎,势必臂断腕折,说不定全身筋骨尽碎,百忙中将阿紫向上急抛,双掌连划三个半圆护住身前,同时足尖着力,飘身后退。萧峰跟着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前招掌力未消,次招掌力又到。丁春秋不敢正面直撄其锋,右掌斜斜挥出,也萧峰掌力的偏势一触,但觉右臂酸麻,胸中气息登时沉浊,当即乘势纵出三丈之外,唯恐敌人又再追击,竖掌当胸,暗暗将毒气凝到掌上。萧峰轻伸猿臂,将从半空中附下的阿紫接住,随手解开了她的穴道。——《天龙八部·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上面一段是金庸作品中对萧峰的描写,三招“亢龙有悔”将萧峰描绘的如天神下凡一般,但我熟读金庸的作品之后发现这个可爱的老头相对于描写大侠之勇武,更擅长描写反派和儿女情长。萧峰和阿朱的悲剧,周芷若和张无忌的纠结,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相互渡劫,杨过和小龙女的聛睨一切,甚至是韦小宝的多情(有一种说法韦小宝的原型就是金庸)均令人拍案叫绝,对儿女情长的细腻描写也是金庸的武侠作品与一般武侠作品相比更令人叹为观止之处。
金庸笔下的反面人物也有不少可爱的形象,为贪嗔痴着迷的鸠摩智,见段誉就磕头的岳老三,为情所困的赤练仙子李莫愁,倒练九阴真经的欧阳锋,每一个反派人物身上都有自己为善的一面,并不是“非黑即白”,这也使其作品更具现实意义,由于对岳老三这个角色的出色塑造,甚至有不少读者对他的喜爱超出了《天龙八部》中的风尘三侠。
金庸的三段婚姻和一众牛逼的亲戚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有一个表哥叫徐志摩,“四大恶人”排在岳老三之后的云中鹤就是徐志摩的笔名;金庸还有个表妹叫陈喆,这个名字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是笔名却如雷贯耳--琼瑶;金庸的堂兄查良铮笔名穆旦,钱学森是金庸的表姐夫,而大姨妈袁晓园是汉语拼音的发明人,一家人从汉语拼音写到言情、朦胧诗、武侠、再到发明导弹,牛逼至此,何以……(没话了)
当然,人无完人,很多人怀疑韦小宝的原型是金庸自己,也许与金庸的三段婚姻有关。金庸的第二次婚姻,是和才女朱玫缔结的,在长达20多年的婚姻里,两人可谓共同度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而这段时光,也是他们事业由最艰难走向最辉煌的时光。但是金庸在50多岁的时候认识了不到20岁的咖啡馆服务员林乐怡,很快两人坠入爱河,金庸决定与朱玫离婚,后朱玫因癌症去世,有传言称朱玫长子之死也与金庸与母亲离婚有关。无论事实如何,金老将林乐怡小三扶正的做法始终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