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意林听语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抄袭者必全网举报!
正文:
“道”这个字非常奇特。它的奇特之处主要有三个:一是这个字是汉字中最有名的字,二是这个字是汉字中最神秘的字,三是这个字是汉字中唯一让人敬畏的字。一个汉字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奇特的文化现象呢?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汉字独特的象形结构,容易让人望字生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多数汉字会给我们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也许某个字不认识,但只要一看到汉字的样子,就会产生联想。
汉字能给人以感觉这一点非常奇特,而“道”这个字给人的感觉尤其奇特。它给人的感觉是远看很飘逸,近看很神秘,细看很亲切,仔细看似曾相识,再仔细看又不明白,最后越看越糊涂,心里对它的理解似近实远,似乎懂了又不懂,好像抓住了又抓不住。道的神秘让人感觉的是对它的敬畏,道的似近实远、虚无缥缈让人感觉的又是它的神秘,敬畏和神秘会让人感觉对它又爱又恨,因此道就成了汉字中最出名的字。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苦思冥想过它的意思,但因为这个字的含义太广了,古代几乎每位思想家都规定过它,而且每位思想家的规定又完全不同或稍有不同,因此容易使人们分不清哪家是哪家的道,分不清自己的道和别人的道,分不清道的诸多含义。针对此等问题,本文即从如何理解道哲学含义的角度作几点说明。
首先,要充分理解道的含义,必须先要知道:道是有多种哲学含义的。
这一点很重要。一字多义是中国汉字的特点,道这个字也不例外。尤其在道成为哲学概念后,历朝历代都有思想家来阐释它,因此使得道的含义不但丰富,而且还有很大不同。诸子各家,每家的道很多都不一样;同一家的,不但老师和学生的不一样,而且各个朝代的还不一样,因此想充分理解道的含义,在思想上必须有道有多种含义的认识。
其次,要充分理解道的含义,要研究一家的道就要把这家的研究透,然后再研究另一家。也就是说,研究要按步骤,有条理。
这一点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人研究道,没有把儒家的道研究透就去研究道家的道,然后就混在一起了。比如现在很多人用《易传》的道去解释老子的道,这就南辕北辙了,越弄越糊涂。因此研究各家各派的道,就要把这家代表人物的观点彻底弄清楚,弄清楚后再去研究别家的。比如道家的道,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要弄清楚他俩的道后,再去研究儒家的。
再次,要清楚主要研究哪家那派的道,并且清楚主要研究谁的道。
中国研究道的思想家太多,假如一个一个去研究,人力有穷时,肯定研究不完。因此自己心里要清楚主要研究哪家,并且主要研究哪家的和谁的观点。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研究道家和儒家就行。道家主要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儒家主要研究《易传》(孔子)、张载、二程、朱熹、王夫之的。
最后,要分清各家道的区别。
分清区别,就是知道道的含义,因此在这里,把道家和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说一下。
先说道家的。道家的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道。老子的道在《老子的道和周易中道的区别》中说过,指的是宇宙本原,包括本体的本原和原则的本原两个方面,这里主要说一下庄子的道。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也认为道是宇宙本原。他认为道是: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这就是把道作为世界本原了。庄子的道与老子的最大区别就是,庄子更明显地说道无所不在,这一点比老子明显,且他认为道没有分界、没有差别,同而为一。
再说一下儒家的道。
《易传》(包括孔子)的道主要是指一阴一阳之道、形而上之道和人道。前两种道在《老子的道和周易中道的区别》已经讲过了,前者指变化规律,后者指内在法则,而人道是孔子所讲的。孔子所谓的人道即人必须遵循的原则。
张载的道。张载说:
“有气化,有道之名。”
意思就是道就是气化,即气的运动变化过程。张载还把太和作为道。他说:
“太和所谓道。”
这里的太和指的是气的总体。
程颐、程颢、朱熹的道。三人都以理来说道,认为道是普遍的理或最高精神本体。如朱熹说: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程颢说:
“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
王夫之的道。王夫之说:
“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
意思就是道是天地间的普遍规律。
除了以上代表人物外,还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管子、韩非子等人提出的观点,但受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文章的最后,还需特别说明两点。
一是要充分理解道的含义,还要分清别人的道和自己的道。别人所说的道,需要了解本义。比如老子的道,必须知道它的本义。什么是自己的道呢?就是自己所思所想得出来的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自己的道。自己的道不能和别人的道混了。
二是要有文化自信。这一点怎么说呢?直白地说就是,只要是自己理解的道,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而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你把别人的道理解错了。比如老子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以自己为法,道效法自己,但是你要理解成道就是很自然,这对老子来说,就理解错了,但是对你自己来说,没有错,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