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
三千年前,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与苏格拉底几乎同时期“见面”了。
怎么回事呢?先看其生平。
一、老、孔、释、苏的生平比较
老子,约公元前~前年。
孔子,公元前~前年。据史载,孔子曾多次问礼问道于老子。
释迦牟尼,约公元前~前年。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前年。
先后跨度不过百年,巧合吗?
难道真的是:全世界各地三千前出一圣人?三千年后,圣人又在哪里?
二、古圣先贤的代表思想及传承
1、老子,道家创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开篇言:道可道,无恒道。名可名,无恒名。曾被多大家轮环解释。个人理解:规律可以言(道)明的,但规律又不是永恒不变的,她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可以(名)称谓的,但事物也是变化的。这正是《周易》之易最好的阐释。继承有庄子等。
2、孔子,儒家创始人,其言论思想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孔子不同于老子,老子讲求道法自然,讲自然之道,即天道。孔子则讲“仁”,双人,即人与人,社会之道,即“人道”。继承有孟子等。
3、释迦牟尼,在菩萨树下大彻大悟,教化人从“生老病死”中解脱出来。
后继有六代弟子神秀与慧能对其思想理解可谓经典一例:大略如下: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以“无”战胜神秀的“勤”,得到五世祖的衣钵,成为六世祖。
4、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以真善美的伦理思想开创了平民哲学。其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第二次踏入同一河,但时间已过了,不再是先前的那一秒了,之前接触的水也流走了,此时此人的心也在变化。“长城千年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其继承人唯“精神”主义之柏拉图。
小结:三千年前中西印几乎同时期出现大圣大哲大智者,三千年后又是谁?
了解哲学,了解过去,只为而今以更好的心态更美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