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花争鸣的时代,诸子百家在此阶段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迸发出令人敬仰且难以逾越的智慧。
这个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圣人智者。这些圣人的思想不仅代表了整个文明的璀璨文化,同时也对后世文化以及生活处世为人,都产生了强烈影响。这些圣人智者中,就有这样一位令我们熟知的道家人物——庄子。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了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它在深海中不知潜匿了多久,突然有一天一飞而上,成为了万众睹目的鹏。大鹏起飞后展开的双翼就像是天上的云朵一样大(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人文、国学、庄子鲲鱼从海底一跃而飞成为鹏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文中的“怒而飞”,就表达出这个态度。“怒”所表达的含义就像是努力的“努”。是指当鲲的生命能量充满最高点时,才起飞。
飞起来的大鹏,要飞往哪个地方呢?经中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鸟会迁往南冥,它轻轻拍打一下翅膀都会激起三千里的浪花,几下就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之上了。
那么鹏从海底飞往天空之上时,又会看到怎样的场景呢?对我们而言又会带来怎样的启发呢?在这里,庄子抛出了三个问题。
人文、国学、庄子第一个问题: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庄子问道,“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我们从地面看到天空是蓝色的,那么这看到的蓝色真的是天空本身的颜色吗?
在科技十分发达的现代我们知道,其实天空并没有颜色,只是因为太阳光的光波中,短波的蓝色、紫色在天空中射散出来,才呈现出蓝色。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太阳光波中的一种光而已。
而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庄子却能够抛开眼之所见有如此思考,真可谓神奇至极,其智慧见识不可估量。
当我们在地面看到天空是蓝色时,会理所应当的认为天就是蓝色的,不会有任何质疑;但是当我们真的到达天空的高度后,我们就发现天空的颜色其实并不蓝色。
人文、国学、庄子而从天空的颜色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深思出一个处世为人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因为见解的不同而常常争吵不休,甚至会因此产生非常大的冲突。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争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互相之间所站角度不同,而使得看待事物的观念观点以及见解有所不同。当我们看待问题以及这个世界,始终是一种角度一种态度时,就常会觉得他人做什么都不对与自己相左,如此下来生活中就会处处出现痛苦以及纠纷。
而当我们能够经历更多的事情,从不同的高度以及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后,当我们在遇到因观念不同而导致冲突的事情时,我们对他人以及事情自然就会以包容以及理解的心态来去面对,心中的痛苦以及纠结固执,自然就会减少很多。
而庄子在逍遥游鲲鹏这一篇中提到的另外两个问题,我们放到下篇文章中来自思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