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一生的执着追寻——自然逍遥之道
自古以来,在这世间能留下名字的都是有真才实学,都是有志之士,都想要以民为本报效国家的人,他们为的是名而不是利。但是纵然是这样,他们也有的人是寂寂无名之辈。而小编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人物,他并没有追寻名利,却被后人所记住。他一生追求的是“道”字。他姓庄名周字子休。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除老子外另一位极道学之大乘者。他一生都向往自由,而他所认为的“道”也与此有关。那么就请跟着小编来一起走进庄子的“道”,看看他所认为的世界。
对于庄子我们都知道他大约生于公元前年,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按理来说这样一位大人物,他的出生本该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就像那些帝王一样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就编撰一些传说来欺骗世人。可是像庄子这样一位人物,在历史上对他出生的描写却是乏善可陈。
仿佛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他最后却为后世人们所敬仰,这一切又不得不使小编感到奇怪。纵观历史后我有了些似懂非懂。比方说对于一个已经有了万金的人来说,还要炫耀千金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我想对于庄子也是这样的,他本身就已经是个传奇了,我们又何必再为他添上一笔。
庄子的一生都在向往自由,而他所追逐的“道”,也离不开自由,在老子看来固然要追求道法自然,但是他也曾经倡导过要无为而治,对于国家他仍是关心的。可是对于庄子来说他所追求的便是真正的自由逍遥之道,就像他在《逍遥游》中曾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样。他淡泊名利,对于红尘俗事没有半点兴趣,纵使是有着满腹经纶也只是向往着隐居一隅潜心求道。于是他拒绝了楚王之聘,并未出任相国,一生之中只做过一个小吏。在辞官之后更是把一切的重心都放在了著书立说之上,同时他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名句名篇,给人以思想启迪。
老实来说,在小编看来庄子可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因为即使是读书人也有一日三餐,也会追名逐利,也会运用才学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他们表面上是在吃苦,可是实际上却在待价而沽,毕竟不会有哪个人能真正摆脱名利所扰。对于别人的求贤,一些总是会欲擒故纵几次,再答应虽然他们本身是为了国家。但是又有哪一个读书人希望自己一辈子寂寂无名,他们都盼望着自己能够青史留名。但是在庄子看来他却是真正的不愿做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就像那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他不慕名不谋利,心怀坦荡终其一生。
小编对于庄子,最为敬佩的便是他对于生死的看淡。我们都是世俗之人,对于生况且堪不破,更何况是死呢!可是庄子却勘破了,在他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半点都没有悲伤,从歌中还能够听出来他的喜悦,仿佛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不是死亡而是重生。甚至在他自己死时还告诉弟子找个地方把他放下就好了,不必厚葬。在他看来那样灵魂就会与天地相合真正的得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要你生而为人就逃离不开有一天要离世的命运,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死,所以我们总是想着这一天能晚点再来。
可是这一天迟早会来,避无可避。我们唯有坦然面对,可是这又谈何容易。而庄子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看透生死的人。他认为人活一世不过是皮囊而已,人一旦离去剩下的也只是一具躯壳,又何须厚葬。他早在千年之前就已领悟了自然的真谛,明白了自然真正的智慧。他的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不是死亡而是去追寻他的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