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孟子为何会说杨曌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TUhjnbcbe - 2025/5/9 21:24:00
墨翟(约前~前)中国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翟,尊称墨子。出身贫贱,做过木工匠,精通手工技艺,自称“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在技术水平上,与当时著名的工匠公输般(鲁班)齐名。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因“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要略》),于是抛弃儒学,另立新说,创立了一个反映“农与工肆之人”利益的墨家学派,与儒家相对峙。一度为宋大夫,与公输般论攻守战术,“止楚攻宋”(《墨子.公输》);游于齐、鲁、楚越等国,为传播和推行政治主张向四处奔走。还授徒讲学。“弟子徒届,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别类》)。其学说“盈天下”,该孟子认为是儒学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杨、曌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孟子.滕文公下》)。由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政治团体,其成员多自社会下层;首领称为“臣子”代代相传。墨者成员生活俭朴,“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乐于助人,勇于牺牲,“皆可使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是其学说的实践者和宣传者。其思想体系,由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兼爱、非攻、天志、明鬼等10个方面组成。其核心是“兼爱”。兼爱也就是不分彼此、无等差之爱,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嫌爱中》)。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当时社会之所以混乱不堪,原困即在于人们不能兼相爱,“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中》)而人们不能相爱,又是由于“亏人自利”(非攻上》)所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欲)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兼爱上》)质言之,人们“交相恶”、“亏人自利”乃是社会动乱不已的根源所在。为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混乱局面,提出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爱中》),用互爱互利的办法取而代之,用无差等的爱代替宗法等级制度下的“爱有差等”。大力倡导“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认为天下之人都能相爱互利,那么社会的一切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强不执弱,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天下的祸患怨恨都可由此而止息。文献参考——《人类文化遗产宝库》
1
查看完整版本: 孟子为何会说杨曌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