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TUhjnbcbe - 2025/5/13 17:29:00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孔子和儒家学说;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课文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重点: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和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含义: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一、老子

历史人物档案卡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倡导德政。

2、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_论语_》一书。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1、何谓“诸子百家”?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2、“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4、“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5、“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6、“诸子百家”“争鸣”使当时社会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体现了节俭朴素,洁身自好,不奢侈淫靡,矢志不移,意志坚定,正直高洁,不阿谀奉承,不怕强权,勇敢无畏,不卑不亢,一往无前的精神。

3、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请说出孔子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虚心求学,奋发不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思并重,以学为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注重培养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5、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

1、如何评价孔子?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主张维护周礼,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首倡私学,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的发展。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

积极: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值得我们敬仰。

②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③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消极: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其学说后改造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所形成的封建礼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对此,你有何感触?

(1)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4、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法家: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重视人才、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等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导致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引发学术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产生了一批学者,如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他们各陈其说,展开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一.选择题

1.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2.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位名人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今年4月22日,“书香益阳·润泽心灵——好书互换”年益阳阅读推广活动隆重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益阳学子高声吟诵了《道德经》。《道德经》反映了

A.老子的思想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主张

D.韩非的理论

4.图1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以人为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