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老子的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为何被誉为东
TUhjnbcbe - 2025/5/28 20:00:00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主要成就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思想是道家文化的源头和宝库,他在《道德经》一书中,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宇宙观——道生万物

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道”是宇宙万物本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无神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息息相通。他认为道具有无声、无形、无体三个特征,不是一种具体的实物。由于道是无声、无形、无体的,因此,老子将道规定为“无”。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二、政治观——无为而治

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思想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老子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老子著书立说的最大动机和目的,就在于阐发“无为”思想,实现天下大治。“无为”就是“无违”,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在政治上,就体现为不强迫人民做违法自然规律的事。让人民群众顺应自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

三、人生观——道法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既然“道”都以“自然”为法,“人”更应以“自然”为法,要顺应自然规律行事。老子的人生观总原则就是“法自然”。他认为“道”创造了宇宙万物,从不要求回报,人应依法“道”而行,少私寡欲;他认为天下之大,无所不容,人也应该虚怀若谷,宽容大度;他认为大道至简,从不居功自傲,人也应该学会谦虚并严于律己。老子人生观的主要观点就是法自然,讲道德。

四、辩证法——有无相生

世间万物相互依存。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是对立的统一。

事物矛盾双方互相转化。他说:“反者道之动”,事物向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规律”。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虽为对立的两方,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因此,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怨天尤人,要在困难中发现机遇,从而实现“咸鱼翻身”;反过来说,当我们沉浸在享福中不能自拔时,也要提防着不幸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量变引起质变。老子说的“大小多少”,就是大生于小,多起于少。老子的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柔弱胜刚强。老子认为柔弱是道的特征,他以水来论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证明柔弱是可以战胜刚强的。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即事物在其新生的时候是柔弱的,随着成长与发展,慢慢转化成刚强,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刚强之后最终会走向灭亡。正如一个企业的发展一样,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鲁迅说:“不读老子《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美国著名哲学家威尔.杜兰说:“除了老子《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老子《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从他们对本书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经》对于传统的哲学、政治以及宗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并且发布量最多的书籍。

(备注:本文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的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为何被誉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