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谈论道家思想的文章,此类立意的文章大都会谈到“自然伟大、人类渺小、人类不要妄图征服自然”或者关于“减少物欲、减少自然破坏,否则将遭天谴”文末也少不了“劝人节俭、学习古人清心寡欲”这样的规劝。
在我看来这样的老八股莫说放在当代了,只怕拿去给明、清两朝得科场考官看,都要批个陈词旧典,乏善可陈了。
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车轮从没有也不可能停止向前,历史的推进必然导致“自然”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如果“道”真的是法自然的,那么“道”也必然跟着变,这一点老子在道德经开篇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因此我想“道法自然”在当代的用法是不需要问老子的,这样的问法本身也太为难他老人家了,他老人家只管讲出当年心境下的体悟,后世的事情还是要留给我们这些后世子孙。
01
拿几千年前老子阐述的“道”,照本宣科来批评今人,恐怕老子他老人家也不会答应。
因此一篇阐述传统国学的文章,越是强调其指导实践的观点接近古人就越值得警惕。
当然我们不能说凡是接近古人的观点就是落后的,一切还是要具体观点具体分析。
道家喜谈天地,崇尚自然,但不能想当然的与自然环境挂钩,任何一类哲学门类中,其核心思想都是概念化的,道家在中国各学说门类中最形而上,其阐述的话题基本都是超越物质世界的。
其中庄子最典型,《逍遥游》开篇就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鹏展翅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还说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你能说庄子这里说的神物都是自然中存在的,因为人类破坏环境所以消失了吗?
庄子这里阐述的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境界,不能为了拔高文章的严肃性就无端指责,最起码不能借古人之口骂人,吃定了人家不会出来反驳你。此为想指出的第一层误读。
02
第二层常见误读在于指责今人破坏环境但是没有个具体的标准,或者用老子时代的标准指责今人,我认为都是不合适的。
如果按照以上两个标准来执行,可以说自老子时代以下都是破坏环境,也可以是与猿人时代比起来,老子也在破坏环境。
地球上凡一切生物自生成开始就在消耗地球资源,最终也会复归于自然,自然以亿年为单位,人类之破坏渺如烟尘,因此谈破坏环境必须按照当代人制定之标准来谈。
03
其三,谈环境问题都喜欢上升到全人类层面,我想这是不妥的。
凡有人的地方,都必有三种类型之人类,一种称为潮流人,一种称为社会人,一种称为文化人。
潮流人喜欢追逐所谓时髦潮流,譬如女性中的摩登女郎,当季衣服一定要换,时尚饰品一定要带,尖端电器一定要用,这类人消耗物质最大,但此类人总是女性中少数的万一;
社会人譬如女性中的家庭妇女,她们有稳定的家庭要照顾,有稳定的工作要处理,有稳定的社会关系要维护,因此消费总是要符合社会规律的,此类人是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并按照社会消耗总量平均分摊;
文化人可指女性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