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庄子3句经典,学会3种能力,终生受益
TUhjnbcbe - 2025/6/3 15:21:00

庄子,战国中期宋国的智者,一生淡泊名利,内心自由而逍遥。

他的代表作《庄子》,想象力极为丰富,特别简单的小故事,经过庄子的妙手加工,就延伸出了简洁明了的哲理,让读者心服口服。

《庄子》不仅哲理性强,文采也好,就连读书破万卷的鲁迅都推崇它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特意解读了3句《庄子》的名言,和大家一起重温庄子的魅力。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译文:把遭受的无可奈何的不幸,看作是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爱读ido说:

看到这句话,立刻就想到了苏轼。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流放,但每一次他都能甘心承受,把惩罚变成祝福。

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把黄州、惠州、儋州这些他长期被贬谪的地方,称为是自己平生建立功业的地方,太豁达了。

到了黄州,他“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以酒酬江月,豪迈万分;

到了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下子就发现了岭南的宝贝,感叹一天要是能吃三百颗荔枝,干脆不走了,就做岭南人算了。直到现在,他这句诗还在为惠州荔枝实力带货。

这句话教我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若能甘心承受一切,把惩罚变成祝福,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啊!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译文: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

爱读ido说:

听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天,张同学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给了一番解答。过了一会儿,李同学又来问同样的问题,老师却给出了另一番解答。

张同学百思不得其解,待李同学走后,问老师道:“为什么明明我们请教的是一个问题,老师的解答却不一样呢?”

老师微微一笑,道中了其中的玄妙:“你们各自的经历、已有的学问不一样。这个问题,我只有这样解释给你,你才能懂。他也一样。”

这句话教我们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怪别人听不懂我们的话,不理解我们,其实是我们可能犯了“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错也指不定呢。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译文:如果白玉不被毁坏,怎么能做成珪璋之类的珍贵玉器呢?

爱读ido说: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从小家庭贫困,父亲又去世很早,才9岁他就到大阪做了一个小伙计,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更艰难的是,22岁时,他发现自己得上了家族病。在此之前,这种家族病已经让他的9位家人在30岁之前离开了人世。

得知这一消息,他不仅没有让自己惶惶不可终日,反倒开始积极锻炼身体,并苦苦寻找创业门路。

就算面临创业中的种种挫折,他也每一次都会告诉自己:“再下点儿功夫,总会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一手把松下打造成了享誉全世界的知名品牌。

这句话教我们提高逆转思维的能力。学会了逆转思维,我们就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就能像凤凰一样,在绝境面前,一次次涅槃重生。

写在最后:

拥有了这三种能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因为他们既不会逃避逆境、也不会责怪别人,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样的人,无论到了什么年龄,都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无论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最好的环境。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3句经典,学会3种能力,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