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蔬菜随时令而变,论语庄子老子孟子也
TUhjnbcbe - 2025/6/3 15:47:00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5%8D%8E%E5%9B%BD/3725442?fr=aladdin

蔬菜随时令而变,穿衣随季节而动,但你知道读书也可以按照四季来读吗?

“春夏秋冬是四个季节,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也是四个季节。念书要配合你的生命阶段。”

春季以肯定生命、启发希望、确定方向为主,因此适宜读《论语》和《泰戈尔诗集》。夏季酷热,适宜选择《庄子》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秋天既有肃杀之气,又有淡淡哀愁。《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语,惊醒了人类自我中心的妄念。冬季太冷,何不翻阅《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段念通的话,内心真力充塞、圆满具足,道德勇气油然而生。

这其实,就是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主张的:“季节读书论”。

傅佩荣是台大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大哲学系主任,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是中国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开拓者。

同时他也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被《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是提出“将国学运用到生活中,用儒道学说解决实际问题”的先驱。在生活中应该有一些厚重的文化知识,来帮你稳住灵魂,吃下定心丸,给你高质量的独处。

作家阿城推荐读“大书”

许多人觉得国学经典晦涩难懂、难以理解,不愿意啃这些“大部头”书籍,而且感觉这些国学经典离现实生活太远了,还不如追个剧刷个抖音逍遥快活。

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问作家阿城,现在这么多书,读都读不完,该怎么选择?

阿城回答:看书还是要看“大书”,看了“大书”,很多“小书”就不用看了。

“大书”,而非平庸的书,才拥有高含金量,才对得起你的时间和生命。肤浅的阅读只会让人保持在青春期水平,阅读高含金量的书籍,才是年轻时最好的修行。

古代国学典籍,是当之无愧的“大书”。但一提起孔孟老庄,如同京剧一般,都知道营养价值很高,却很少有人能喝下去这碗高汤。

生僻字不认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多种解释;语句的顺序也跟今天的白话文完全不同,不禁让你感慨,古代国学典籍实在是太难了。

傅佩荣老师之所以出这套书,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通过他通俗精到的讲解,感受到数千年前就已成型的中国智慧。

傅佩荣采用“原文呈现+精准译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延伸阅读”的呈现方式。

也就是说首先把原文阐释清楚,继而引申到我们能简单理解的案例上,穿插各种小故事,在你透彻知晓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告诉你当下如何活学活用。

例如《论语》中: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一个人说话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与人交往。就像大车没有了连接横木的輗,小车没有连接横木軏,车子要怎么拉走呢?解释:古代以牛车为大车,马车为小车。车前有横木套住牛马,横木的连接关键分别被称为輗和軏。孔子以此为喻,说明“信”为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车子要拉着走需要有连环,皮带套在马和牛的身上,然后连接车子也需要有一些配件。人如果言而不信,又如何立身处世呢?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譬如,我答应别人一起出游,在爽约两三次以后,谁还会再邀请我呢?将来我与别人相处,不是寸步难行吗?

首先原文里面的“輗”和“軏”,想必很多人都不认识吧?

在《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的原文中用拼音直接标注,首先解决了生僻字问题;

其次结合现实场景的应用,可以连接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把孔子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所以这套书不会是你在课本或者大部头上看到那样,逐字逐句给你翻译,死板地解释意思,逼你一知半解地理解冠冕堂皇的道理。

而是直白坦然地告诉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让你清楚明白地看懂国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不妨想孔孟老庄取取经,并运用到生活中。

每一本书都会给你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解答。

因为傅佩荣先生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

国学历史再悠久,再厉害,也不能离开人生,去空谈理论。

因此这套《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实用接地气的国学“方法论”。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如此,傅佩荣用真挚诚恳的语言,把做人做事的大智慧,结合几十年丰富的人生阅历,倾囊相授。

日本学生都在背诵孔孟老庄思想

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普法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日本著名教育家阴山英男的《天才是怎样炼成的》,在全日本发行量超过三百万册,被认为是改变日本近年教育观念的畅销书,受日本教育厅推荐。

书中列出要求日本学生背诵的书目,其中包括:《日本国宪法全文》、《源氏物语》、《平家物语》、《伊氏物语》、《论语》、《老子》、《孟子》和《徒然草》等。

可见孔孟老庄思想的重要性,日本人都在学习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又有什么理由不学呢?

在任何一个“学生必看书单”、“一生必看书单”内,都少不了这四本书的身影,甚至在很多教材上,这四本书里面的经典篇章也是频频被收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曾收录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曾收录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中等等。

而且在最近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拟向会议提交《关于加强文言文在高考中的比重的提案》,建议将语文学科的满分提至分,并逐年增加古汉语在中、高考中的分值比重,最终使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比重达到1:1。

可见孔孟老庄思想的重要性,与其被动的接受填鸭式教学,还不如自己主动进行耳濡目染式的学习。

语文老师应该都提到过:“写议论文学孟子,写散文学庄子”,学的就是他们的行文逻辑,修辞手法。

孟子逻辑清晰,意蕴悠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感情充沛,极有感染力(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文笔之好,气势之流畅,读他们的书,做到引经据典肯定没问题。

在傅佩荣的解读之下,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理解领悟文意,迅速掌握精髓。

只会背书,不理解原文,拿不了高分,理解了不能融会贯通,又成了死读书,难以在生活中活用。活学活用,才是活知识。

用一套书,让国学的美,深入孩子的灵魂,构造出孩子的审美,何乐而不为呢?

年轻人最好的修行

一个人这辈子最多的烦恼,无非就是八个字:修身处世,待人接物。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麻烦就会接连不断。

与人相处总惹麻烦?面对困难无从下手?深陷情感问题,难以自拔?想成就事业又缺乏门路?

不要慌,每个时代的人都是如此,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经历过,还把解决办法都留在了书里。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

他上大学后,学习自然学科,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国际的肯定。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选择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不要怕看不懂、看不透,傅佩荣已经帮你分析得一清二楚,明白晓畅地写在书里,你想知道什么,就来书里找吧。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本书之所以组成一套,就是因为像四大名著一样,实际上四本书在内核上是相辅相成的。

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从容出世,在处世哲学上互为表里。

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儒家伦理明显的人情社会,处处是关系。面对外界的时候,活用儒家学说,自然能够如鱼得水,进退得当。

而面对自我内心的时候,则需要多运用一点道家的清净无为,逍遥自然,平息白天累计下来的负面情绪,给自己一个干净的心灵世界。

什么才是年轻时最好的修行?便是多读厚书,不仅指它的实际厚度,还指无形的精神厚度。

当你担心会被时代不打声招呼就被遗弃的时候,不妨读读《论语》,它会告诉面对困难,好学深思,学不厌而教不倦;

当你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时,不妨读读《孟子》,它告诉你做人一定要真诚,否则就是在作秀;

当你被欲望迷失了眼睛,不妨读读《老子》,它会告诉你生活如何做减法;

当你生活中感觉焦虑迷茫时,不妨读读《庄子》,它会告诉你安心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无需太多抱怨。

1
查看完整版本: 蔬菜随时令而变,论语庄子老子孟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