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途有五难
前言:道之所行,在其所处。故道者知其位,用其位,守其位,进其位,而几于道。道之途有此五难,故成道者未见其一。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是自知,故曰:“吾惊焉。”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无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乘之主乎!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虽然知己之位,却无能为力。故伯昏瞀人“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以“人保汝”而惊且反,却“不能使人无保汝也”,是不能以其位为用。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虽然有名,“河润九里,泽及三族”,却以“十年而缓自杀”谢幕。是不能守其位,更何况是进其位呢。
“庄子曰‘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然必先知其所不安,后而能知其所安,以人之不当位者多矣。以其不当位,故不能安。所谓郑人缓,虽处不安之位,却不能移情易志,终于谢幕。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言者动也,动则变易,则道亦易,知者或为不知。故知而言之,所以之人。所以之天者,非勿言,知言之不尽,则是勿言。知动之有竭,则是未动。知其位者,知其位之有所短长,是为知位。知之而后能用,用之而后能守,守之而后能进。“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是不知技之短长。
“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如此,不去山中,怎知山中之景,山外有山?故欲进其位,必先守其位。不知有,焉知无!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天下之道,哪里有什么中道?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必有所偏。
知其位,用其位,守其位,进其位,而几于道。虽克此五难,亦不足为道,以其不知悔。为道者,多慕纯阳,却不念“亢龙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