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庄子齐物论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
TUhjnbcbe - 2020/9/28 18:47:00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选自《庄子.齐物论》)

参考译文: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物随风摇曳晃动过的样子吗?”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道德经》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

庄子说,万事万物生灭无常,不会永恒存在,“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如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这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道德经》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告诉我们,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古人将古琴弹奏中之散音称为地籁,泛音称为天籁,按音称为人籁。抚一琴而通“三才”,无怪乎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竞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所以笔者以为,欲知“天籁”之意趣,还需多吟听“天籁”之音!

房于

年3月4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齐物论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