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庄子齐物论第四讲
TUhjnbcbe - 2020/10/10 14:55:00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什么叫成心?

学佛法的人如果看过《大乘起信论》,就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真如心,也有生灭心,真如心就是我们的成心,每个人都具备生灭心,就是污染后的烦恼心,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一半是烦恼,一半是菩提,这个是成立的。

每个人都有成心,每个人都有真如心,我们要师法我们的真如心嘛,谁没有真如心呢,我们要师法我们的生灭心吗,也就是我们的烦恼心,谁又没有烦恼心呢,庄子这里的语言,我们要善于去破解它,善于去感受它。

人的菩提自性本自具足,佛祖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六祖慧能也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我们要去让我们的真如心在我们的身心中好好的工作,好好的为我们服务,如果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现证菩提,那我们所表现的所见到的就是烦恼的生灭心,我们也是生生世世的去烦恼,被我们的烦恼心所支配、所左右,所奴役。

作为一般的众生们,取的都是生灭心,取的都是烦恼心。

我们从母亲身体里生出来的时候是自然的生命,当自然的生命进入社会生命,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就是“是非“两个字,“是非“这两个字使我们从自然生命变成了社会生命,从自然精神状态进入到了社会的精神状态,U是非“是一个根本判断,是人人本具的,什么叫真宰,什么叫自性,是离不开这两个字的。

佛法里面讲根本智,中观里面也谈了很多,都离不开“是非“这两个字

中观学说这种无量的法力、无穷的法力,就像一把解剖刀把宇宙、原子、分子,乃至任何东西都放在我们理性的审判台上,进行无情的剖析,这剖析的过程,哪怕你用的是“非“的这么一种方法,但仍然是有“是”藏在里面。

“是非“从哪里来,“是非“从成心上来,刚才说了成心,不管他是真如自性也好,烦恼生灭心也好,首先肯定是先在那里了,是先天的。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可不可能?石头有是非判断吗?它有心吗?没有。

有人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了,这个世界还存不存在?既然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世界存不存在跟你有什么关系?

既然你能够对世界存不存在进行判断,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在动了,你就没有离开眼耳鼻舌身意。

这样说,能够把“未成乎心而有是非“说明白吧。

那么“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今天要到北京去,飞机票也买好了,但昨天就到了,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有的人要在这个方面去犯傻,犯愚痴老是要去搞这样的事。

“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我们的思维都离不开概念,通俗一点说我们的思维都在念头里面运行,如果连概念都没有,你想一想思维在什么空间运行?

学佛的人、学道的人经常说要洗心,要无念,要一念不生,那我们就试一试,一念不生的状态,谁能做到一念不生?

当然佛法里面讲进入非非想,进入无想定,就像把人冻在冰箱里面,生命还存在,处在冰冻状态。

现在西方有的人得了不治之症,相信年以后乃至一千年以后,能够有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于是在自己还没有完全死亡之前,出几千或几万美金把自己放在液化氮的罐子里面储存起来,几百年乃至几千年以后能够解决这种病的时候,就迅速的解冻,恢复生命,再来治疗他的疾病。

在这种冰冻状态下可能进入无想定,但这个生命毫无意义,所以佛祖对这些无想定也是此呵斥的态度。

在红尘中,在烦恼世间学修、成佛的速度远远超过在天堂里的享受,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菩提即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哪怕是尧舜禹这样的圣人,他也不能知。可以存一念去参这样的境界。

“吾独且奈何哉“,我拿到这个境界有什么办法呢?佛三藏十二部放在藏经楼里面,有几个人去看?

现在的出家师傅有多少在阅藏,哪怕去阅藏了,又有几位开悟?有几位得真知?也就是说“无有为有“这样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这样的语言,我们要反反复复的去感觉,从正面去感觉,从反面去感觉,从上面去感觉,从下面去感觉,还要从中间去感觉。

什么叫“未成乎心而有是非“?只要找一找,要敢于让自己处于一种“未成乎心“的状态,这种状态有没有“是非“,有“是非“的时候,我能够“未成乎心吗?“

这里面讲来讲去,要把很多人的脑袋讲晕、讲大。

我们怎么样去感觉这个,禅宗经常说:一念为萌之时,一念未动之时,到底是非在前还是诚心在前,这个先后在哪里?

上面讲了那么多,从心理、生命讲到理性思维的运作,都是在对人籁做面面观,能从中感觉到“自己“、“自取小,“怒者其谁“的天籁吗,下面第三讲会继续展开这个话题,看看“吹万不同“的这个“吹“在人簌中的形态,这可是足以使我们开窍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齐物论第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