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庄子外篇之秋水九
TUhjnbcbe - 2020/10/22 23:04:00

九、原文: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如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解说:孔子和弟子们云游到匡地,被宋国人重重围困,他照样鼓琴而歌。子路问:您怎么还如此娱乐呢?

孔子告诉子路:我为了避免困窘准备了很久,如今无法避免,命运如此;我为了求得通达很久了,至今没得到,时运如此。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穷困的人,不是知识和智慧的功劳;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通达的人,也不是没有知识和智慧造成的;是时势的结果。在水中不避蛟龙,是渔夫的勇敢;在荒野不避虎豹,是猎人的勇猛;刀架在脖子上还视死如归,是烈士的勇气;知道穷困是命运,通达是时势,而能临危不惧,是圣人的勇志。你就跟我一切接受命运的安排吧。

没有多长时间,武装的人进来告辞,原因是认错了人,把孔子当阳虎了。

释义:1、人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境遇,特别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的遭遇,而且对各种遭遇要有心理准备。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各种情况发生,要尽量避免挫折和困顿,但是,不能因为可能产生挫折和困顿就止步不前。“行者常至”,不出发永远也不会到达;在出发的时候,也要想到有无法到达的可能;前进是一种态度,需要勇气来支撑;目标是一种追求,需要恒心来励志;勇气和恒心是前进的布鞋动力。避免挫折和困顿,是对前进过程中的预防,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但不能因此而不出发,不前进。

2、人担负了职责,就要义无反顾地去承担。只要决定了人生要做的事业,就形成了人的身份人格,与人的社会价值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渔夫,就要有勇气面对浪涛,是猎人就要勇敢地面对猛兽;是烈士就要视死如归,是圣人就要临危不惧。这不是不能选择的,而是只有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并无所畏惧地坚持下去,困难不能改变方向,挫折不能停止进程,诱惑不能改变目标。哪怕是最普通的生活,也需要勇气来面对。没有不需要努力的人生,也没有不需要付出的事业。生命只要存在,生活就无法停止。人生必须具有的,就是经历,无论是顺畅的还是曲折的,都不会因为回避而不存在。这就是生活之路。

3、人生不必然能够实现目标,但不努力是肯定实现不了的。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就要有践行使命的勇气和信念,不具备主管条件,谁也成全不了你自己。当然,实现目标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有环境的约束,道路上的障碍,其他因素的干扰,还有时势的顺逆,都是需要面对的。为之在人,成之在天,这不是借口,而是真诚的态度。超前的思想往往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也许会在很久以后才被发现,但是不会被埋没。前人的理想在很久以后成为现实,古人的飞天梦不就是这样的吗?理想主义都有幻想的成分,但绝不是永无可能的瞎想。希望是维护理想的最佳基础,失去理想就失去了未来。

4、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给各国出售自己的思想,但结果让他失望。但是,他最大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播下了广泛的种子,让天下都了解了他的思想。目标虽然没有实现,却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巨大收获。人类在建设文明过程中的“副产品”成为文明的最大成果,甚至是文明的根本基础。代表文明的不仅是飞上了天空,还在于具有了飞天的工具,更在于具有了飞天的理论,从此以后,飞天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活动。所以,人最终实现的未必是预设的目标,也许是比这个目标更伟大的“副产品”。时命不济就完成不了历史使命,一旦时命到来,后人就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目标。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血脉。没有谁的努力是白费的,也没有谁的成就是最终的结局。生生不息才是人类的基本规律。

5、人都有被误认、误解的经历,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偏偏遇见他”好像是一种偶遇,也好像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如果你不是“遇见他”,另一个人也会以“他”的面目出现。人生的境遇看似偶然,其实也有必然的因素。机缘巧合就表现为此时此地的“这样”。无论遇见没遇见风雨,风雨总会来。偶然的遭遇实际上是“出乎意料”的相逢,前世因缘其实是“喜出望外”偶遇,不过就是表明一种感受的方式罢了。对希望的偶遇可以高兴,对不期而至的遭遇也要坦然面对。有态度才有方法,有方法才会有期望的结果。对自己无法决定的现实,态度才是根本的因素。事情也许不是“这样的”,而是你觉得是“这样的”,误会和误解都是自己的主观想法造成的,原本未必如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外篇之秋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