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庄子怪谈齐物论收官大集锦
TUhjnbcbe - 2020/10/24 22:12:00

经过了一个多月持gu之gu以gu恒gu的更新,

我们终于等到了《齐物论》的收官之夜!

相信前面的内容,

大家一定都忘的差不多还有印象吧!

今天我们就将对其进行简要总结,

来让大家对《齐物论》的理解得以更加系统和深化~

一定要注意藏在文中的蓝色小链接哦!

(特别感谢王易乾同学为我们录制本篇的朗读录音!)

Qi齐Wu物Lun论

题解:

标题应该怎样断句呢?

如果将其中的“论”理解为一种论述的文体,

那么本篇的主体内容就应当是“齐物”,

而“物”便包含了是非、生死、成毁等一系列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概念。

如果将“齐物论”拆解为“齐物”和“齐论”,

那么“齐物论”的含义应该就包含了“齐”万物和“齐”言论这两个方面,

你认同哪一种呢?

1

从中空的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地籁:风吹万窍的声音

人籁:人通过中空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天籁:使得万事万物得以发声的自然主宰

2

我的表现来自于我的存在,我的表现同样在塑造我的存在

我由我的各个部分组成,但它们均不能代表我。主宰我这个整体的是一种类似于超级精神的“真君”,因此我的各个部分的运作不取决于它们自己,也不取决于我。“真君”的存在是客观的。

想要保有自己的“真君”是很难的,在世俗生活的过程中消磨“真君”也是一种无法逃避的苦痛。很多人漫无目的,自以为是的生活,实则只是在远离自然和“真君”,背弃了人生的意义。

任何是非都是在有“成心”之后而产生的,不论一个人的结论经过了多么严谨的推理,其都难逃是一种主观意志的表现。

3

“以明”的言论是自然的言论

事物的两面实则没有区别,真理在于“彼是相生”的统一演化的关系,即“齐是非”。

4

万物本是同一的,一切概念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真正的“道”本身是“通为一”的。

运用在意“朝三暮四”的猴子的比喻进一步说明百家之辩中所有观点的本质是一致的,而众人所“辩”仅仅是无意义的“名”而已。

5

任何事情,只要去做,就必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成亏和是非一样,都是相伴相生的。所谓成就并非是在世俗世界得到的认可,真正的成就是追求自然的境界,不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有“无成之成”的意味。

6

言论的产生一定是成心的产物,即使是庄子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言论同样也难逃成心。

世界原本是“无”,次一等的境界是把万物当成“一”,即“有”,但当“一”的概念被表达出来时,更多的“二”、“三”即“大有”就出现了。当我们用言语去“辩”或定义事物时,我们实则在离天然纯真的世界本源越来越远。

7

没有万物——有万物而无边界——有边界而万物平等——万物相区别且不平等

具体的道德标准是不自然的产物,和“道”、“德”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一个高级境界的人应当追求自然的“齐物”而非“仁义”等人为划定的界限的约束。

自然是主张平等的

8

万物即是我,我即是万物。

9

我们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未知。

辩论的双方无法评判自己正确与否,一个外人参与辩论的评价依然也是有其自身成心而无法保持客观的。当人常“辩”时,其便会丧失对于真理的一种纯粹追求。

“和之以天倪”

“因之以曼衍”

“忘年忘义”

10

万物皆为我,我待仍为我——依赖自己的自由

万物的浪漫转化——真正的“无畛”境界

除了按照文本顺序来进行理解,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打开思路,从文章开头就以文学化的方式提及的“人籁”、“地籁”、“天籁”的三种不同层次的概念切入理解,下面就是机智的吕晓非同学制作的本篇结构图,在此供大家参考学习~

上一篇:让我们恐惧的不是死亡......

初高中文言学习方法推荐:为什么知道刷够篇+文言文就能提分,你却不肯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特别感谢:吕晓非、王易乾、冯羽墨、*雨辰

编辑

沈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怪谈齐物论收官大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