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林风悠悠今天是我们一起学习经典的第天
八风吹不动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颜回听了这个话,中间已经去做工夫了,不过文章没有记载。颜回听了孔子一传这个方法,就去打坐做工夫了。坐了一下,起来向孔子报告,“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他说,老师啊!你教我这个方法,我就开始上座。等于你们打坐一样,开始上来,“未始得使”,不习惯,身跟心配合不拢来,耳朵叫它不听偏要听;尤其听到流行歌曲的时候,虽然说我现在在打坐,不想听,但那个心里已经跳起舞来,肩膀都摇起来了。那个时候我没有入道,“实自回也”,我还是我。“得使之也”,慢慢我上了路,心跟气两个合一了,“未始有回也”,忘掉我自己了,都没有我自己了。我们一般青年同学,还学不到颜回这一步喔!他说他那个时候,心也没有,呼吸也没有,也忘掉了我,我是不是颜回,都忘掉了。“可谓虚乎?”他说老师啊!这样是不是达到空灵的境界?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
孔子一听颜回的报告说,“尽矣。吾语若!”好了,对了!第一步到了,我再告诉你进一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游其樊”,进了这个樊门樊篱。他说你工夫做到这一步,达到无我的境界,不过只是入门而已。“而无感其名”,但是我告诉你,还没有到家的喔!内心的感应还会有。虽然你很空灵,如果有人碰你,你还会动念,你现在这个清净这个空是靠不住的。
像我们在座的诸位,打坐的、学佛的、修道的、修密的,好像各路英雄,各路神仙都有,大家平常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时候,这种小小的经验,偶然都经历过,但是不能永恒;碰到了就有,两腿一放就没有了,那是修腿不是修道。有时候它来撞你,你就有道,你要找它,就找不到,对不对?追不到这个道,比追求男女爱情还痛苦,对不对?身体健康的时候,有这个境界,一生起病来,就靠不住了,只晓得痛苦,不能够心宁,当然也就不能够空灵了。这就叫做“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你还是受外界牵引的,这个“名”字代表了外面的事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外物,都还能够牵引动你。
“入则鸣”就是佛经上一句话,“境风吹识浪”,外境界的风一来,这个心波就被吹动了。袁世凯的儿子袁寒云,有一首名诗,中间有两句更好,“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这是讲他的父亲袁世凯,要想当皇帝是不对啦!“太液”是道家的话,是天上神仙的池水,指这个心池。波飞太液就是境风吹识浪。外境界的风一来,吹起心里的波浪,不能停止,所以说“波飞太液心无住”。当妄念一来的时候,就像“云起魔崖”,妄念本身就是魔,哪里有什么外魔!“梦欲腾”,你那个梦啊!好像自己要飞起来了,都控制不住。所以袁世凯看了儿子的这些诗,气死了,就骂儿子的老师许地山,都是那个许地山教坏的。你们书院的同学,应该好好背住这两句诗,是无上咒,心里动念的时候,你把这两句一念,大概可以降魔。所以说无感其名,也就是这个道理,外境界的风一吹,你心中这个定境,这个清净境界就被吹散了。
“入则鸣”,外境界一进来,你心里就起共鸣。佛经上讲,大阿罗汉习气没有断都不行。譬如头陀行第一的迦叶尊者,禅宗的第一位祖师,他多生累劫爱好音乐,所以迦叶尊者入灭尽定的时候,天人在奏音乐,他一边在打坐,一边随音乐摇动起来。有的同学打坐,气脉动了也会摇,算不定也是音乐听惯了!旁边的人看见迦叶尊者在摇,就问佛说:迦叶尊者怎么搞的啊!他还在定中吗?佛说:还在定啊!他听到音乐拍子就摇动,因为多生累劫爱好音乐的习气没有改,这个习气的业力,在第八阿赖耶识种子里没有变掉,由此可知修行之难。
所以《维摩诘经》上说,天花掉在大阿罗汉身上都沾住了,虽然见色而不爱色!但习气的根根没有拔掉。平常守“心斋”戒不敢动的人,目不斜视,好像已经空了到了家,实际上那个根根一旦爆发就不得了。但是天花落到大菩萨身上,不会沾住,自然就掉下来,因为习气已经断了,当然就不会“入则鸣,不入则止”。好比有人住在高山顶上,不要说看不见人,连*也看不见!自我觉得现在好空啊!然后看世界上一般人,多愚痴啊!这些众生忙忙碌碌,像我这样多清净啊!那是空话,自欺欺人的话;下山以后,他会变得比普通人还愚痴,还坏!
无门无*,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他说内圣的修养工夫,要做到什么呢?“无门”。无门这个“门”就是方法,也就是说,那些真正修养到家得道的人,并没有用什么方法入门。什么炼气啊!看光啊!观想啊!止观啊!都没有。所以禅宗后来标榜的“无门为法门”,也就是佛在《楞伽经》上说的,真正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无门,有个法门就已经不是了。那么庄子借用孔子的话说到无门,是不是孔子的话不知道,至少在别的书上没有看到。庄子这里记载说,孔子讲,这个时候不需要用一个法门,等于佛学讲六根大定,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了,就是大定。“无*”,就是无治,*治的治,是古代借用的字。无治的意思,是不需要一个方法来对治妄想,对治烦恼,什么方法都不需要。“一宅而寓于不得已”,我们的心在这个身体里,就像在一个空壳房子里一样,而生命的存在,只是借住在这个身体里,不得已的活着而已。心中无事了,“则几矣”,他说见地能够到这个地步时,修养工夫差不多了,这样还不算到家,不过差不多啦!
自欺欺人被人欺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再进一步,内圣的修养就到了“绝迹易,无行地难”。大家到社会上做人做事,或者去做生意也好,卖菜也好,开垃圾车也好,当皇帝也可以,要内圣而后出来外王。你出家也好,出家也是外王,外用之一!不管你怎么样入世,就是这几个字,“绝迹易,无行地难”。等于我们走路,地上一定有足印。当小偷的为了不留手印脚印,可以穿袜子戴手套,工夫再高些像武侠小说一样,飞行绝迹,踏雪无痕,踏在地上没得痕迹。他说这些还算是容易,是可以练成功的。
但是“无行地难”,两只脚不着地而在空中飞的,这个困难了!行走总要踏在地上走,就是在空中飞也还是在行啊!你也还是要飞啊!等于《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庄子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人可以腾空驾云在空中飞,那还是要飞呀,能不飞才好啊,对不对?坐最快速的飞机,几十个钟头,可以绕世界一周,坐太空船的话更快,但是还是要进入太空船才行;不如你坐在这里,一念之间可以环游十方世界,那不是更高明吗!
所以这七个字,“绝迹易,无行地难”,我们处事做人,做到不着痕迹,就是佛家说的不着相。不着相还容易,但是还不是最高明的,虽说无行地难,你还是在做在行,要完全做而不做,这就真的很难。也就是说,你要不要入世?这一篇是《人间世》,刚才我们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已经答复了,一个人要想大道的成功,只有入世去修,出世是小乘法,不入世磨炼是不行的。入世磨炼修出来,才能成就大乘道;大乘道修成功了还不是顶高,也不过绝迹易,无行地难。所以禅宗的话,成佛容易,成魔就很难了。叫你真的变成魔啊!还真不容易;但是要魔佛两边都不住,有时候偶然玩玩可以,那么必须到人世间来磨炼。所以孔子又讲:
“为人使易以伪”,“为人使”是替别人工作,因此做事要听人家的,假使做大臣就要听领袖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为人使”啊!听人家指挥,听命办事的时候,“易以伪”,还容易作假,容易推托,还可以用手段。“为天使难以伪”,为道啊!我们没有办法自欺,换句话说,为人使,可以欺人。所以我常说,明朝末年有一个读书人,叫什么名字我忘掉了,讲人生的境界有三件事,那真是说绝了。他说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
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你说我什么都不求,只要有青菜萝卜吃,在山上打坐,一切无所求,你以为对了吗?那正是自欺。然后像我们一样,坐在这里,又讲《庄子》,又讲佛法,算不定就在欺人;再不然呢!两样都不干,我规规矩矩吃人家的饭,拿薪水吃饭,还是被人家欺。除了三样以外,还有什么?所以说为人使易以伪,易以伪就是在自欺欺人,也被人家欺。可是“为天使难以伪”,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修道的人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更不可以被人欺;即使是圣贤说的话,也还要求证一番,不能轻易相信。没有求证到的,存疑可也。
所以就像宋儒讲的话,“六经皆我注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熟读了四书五经等,都是我的注解而已。换句话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三藏十二部,显教密宗,也都是他的注解而已。但是这个必须自己求证到,才是真的;不然的话,还是落在一个嫌疑,被人欺。所以修道的人,“为天使难以伪”,不能作假。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境界到了最高的时候,孔子做个比喻说,你应该听到过,有翅膀的东西会飞,但是你从来没有听过,不要翅膀而能飞的。没有翅膀而能飞,这个就是奥秘,就是密宗啦!你不要觉得稀奇啊!大家都会无翅而飞,就是在心里头飞,就像袁寒云的诗一样,“云起魔崖梦欲腾”。我们有时心里的妄念,妄想登天,念头飞得好厉害,这就是没有翅膀而会飞。梦中的富贵,梦中的空花,爱怎么想就怎么想!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孔子说“闻”,你总听到过“有知知者”,透过知识学问,而知道道理;但你从来没有听过“无知”才是“知者”,到达了一切无知,那个才是大智能的成就,是“无知知者也”。我们先停留到这一段。
看了庄子这一段,你会发现因庄子的影响,中国文化产生两个东西,一个是影响了道家的隐士思想。我经常说,从二十五史看下来,对社会真正发生作用的是隐士,是道家的人物。历史时代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都是道家人物隐士之类出来,历史上很多这类的人,自三代以来,一直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没有一代不出现这种人物。创业的时候,或天下大乱,都是他们出来帮忙,过后他们隐姓埋名,历史上不见了,这些人是真正的做到了无行地。
另一个庄子思想的影响是,产生了*治与隐士之间的名士,历代有许多的名士,像宋代陆放翁还出来做了事,另有一个诗人名士朱敦儒,他的一首词《鹤鸪天》: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惜月章诗万首 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有个性,有学问,有修养,他始终不出来做官。“天教懒慢带疏狂”,这是我最喜欢的词句。他说“诗万首”,当然没有一万首,吹牛的啦!这些人是真正所谓名士派,受庄子的影响最大。名士都喜爱老庄的思想,自然有超脱的一面,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性。
我们经常发现社会上,很多不论职业或者阶级,都有这类的人物。像显明法师讲经的时候,有几位老先生来,几十年我看他们,始终穿那么一件衣服,满头白发,怪里怪气,我非常注意那些人,他们就有一些名士的味道。那个眼睛好像没有光彩,谁都没有看到,谁也不在他眼里,就是几曾着眼看侯王!我拼命拍这些人马屁,因为怕他看不起我(众笑〉。但是中国文化这一类的人非常多,是这个民族的特性,所以研究我们中华民族很难,看法不能那么简单。固然社会有很坏的一面,但绝对有极高的一面,“绝迹易,无行地难”,有很多人都做到了。
下面,我们再继续讲孔子教颜回,这个老师传徒弟衣钵,快传完了,所以大家要注意。以无知而知,这个才是大知,就是内在修养的工夫,你们学打坐,就要先学到这一步,才能再进一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