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林风悠悠今天是我们一起学习经典的第天
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他说,你对于人生的意味都不懂,生命的气息都不懂得,自己虽然也是个人,不懂做人的道理。“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这是他讲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中讲道德第一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他穷得一塌糊涂,只有一杯冷开水,半个便当,在陋巷里住,公共汽车票都买不起,他还在那里自得其乐也,当然道德很好。不过孔子说颜回,“德厚信矼,未达人气”,不通人情。其实孔子没有讲颜回这样,这个话都是庄子借孔子的嘴巴讲的,也许孔子讲过,只有庄子听到,我们没有听到,其他的同学也没有听到,那不管啦!反正庄子是借题发挥,道理没有错。“名闻不争”,就是现在人讲的,你电视都没有上过,没有知名度,报纸上也没有常看到你的名字,所以大家不知道你。“未达人心”,谁晓得你有什么了不起呢?别人心里不会服你。
换句话说,孔子讲他,你这个家伙,个性那么强,自己认为学问好,人方得比木头还要方,比冰库里那个冰块还要冷,然后嘛,自信得很厉害,脾气又杠杠的,你不通人情世故,你颜回不过二十几岁,你又算老几呢?名闻不争,未达人心,社会上谁也不认识你,你要去见卫君啊!“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你突然跑去对他讲我这一套学问,仁义道德。绳墨就是规矩,古代做木工用的。
孔子说,你嘛!年纪轻轻,要去教化卫君,而勉强用仁义绳墨之言,这一套理论,去出卖我这一套方法,“暴人之前者”,你不是当面给人家下不来,又暴露人家的错误吗?“是以人恶有其美也”,你想想看,那个人还会喜欢你吗?绝不会认为你是对的,这个事情太不美了,太糟了,你怎么搞的呢?
说实在的,这样莫名其妙的人,还真不少!我也常常碰到。先不讲别的,我常常被学生教训的。以前在大学也有,我最近也碰到好几位,一位是我在大学教书时的同学,气呼呼跑来前面一站,说,像老师你这个样子的人啊,应该要躲起来,什么人求你都不应该见,然后要如何如何……一大堆理论。我说你讲得都对,我想想看吧!过几天再答复你!你先去听我上课再讲。过几天上课下来,他也不讲了,我也不问了,他慢慢懂了。过几年以后,我说你当时跑来,站在我前面说的话,讲得很对很对。就有这样的人,现在都还在现场。
最近还有个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啊!你这个地方,那么多听众,要加以科学管理。我说是是是,你看怎么管理法?你帮我设计一下好不好?他说:好,我给你设计。过几天我叫个同学去请教他,我这里啊,有些年纪大的,年纪轻的等等,给我计划一下怎么科学管理。他最后告诉那个同学,这个地方好像没得办法,不是管理的地方。我讲的都是事实,是年轻人的榜样。孔子所以对颜回说,你这样不但不讨人的喜欢,“恶有其美也!”大家都讨厌你不美、不漂亮。
“命之曰菑人。”你这个人还会有灾难的,“菑人”是倒霉*,你一定要倒霉。他说,你去见卫君讲他的不对,上海话叫触霉头。你把这个倒霉的话都抖出来了,触了人家的霉头,你变成倒霉*了。“菑人者人必反菑之”,反过来,是你倒霉,不是那个卫国的君王倒霉。“若殆为人菑夫!”你愿意做一个倒霉*吗?
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并且你去当然很喜欢讲忠臣的一面,哪个人对,哪个人有道德,而*治上坏人的一面,你一定打击得很厉害。这样“恶用而求有以异?”我告诉你,这样的做法同普通人没有两样。普通人都喜欢好的一面,讨厌坏的一面。你问任何一个人,喜欢交好人做朋友,还是喜欢交坏人做朋友?连小孩子都会告诉你,愿意交一个好人做朋友。历史上皇帝前面那些奸臣,在当时所看到的都不是奸臣;如果奸臣那么容易给你看出来,还叫奸臣吗?所有的奸臣,在当时做的比忠臣都好,比忠臣还可爱,奸臣不是专做坏事的啊!他们也会做好事的
历史上奸臣本事大得很耶!拿唐朝来讲,前面用的宰相,都是第一流的人材,后来唐明皇用了一个坏宰相李林甫,用了十几年,唐朝就垮下去了,安禄山造反,杨贵妃也被吊死了。杨贵妃等于是李林甫害死的,唐明皇还被迫逃难。当皇帝的逃难,同慈禧太后一样,很可怜,肚子饿了,老百姓给他一点红薯干吃,哎哟!这个是什么东西,怎么那么好吃?唐明皇也做过这个事。当时只有一个半大不大的太监高力士跟着他,两个人躺在路上,他说,皇上啊!你做了几十年的皇帝,哪几个宰相是好人?他说某人好人,某人好人。高力士一听,就说皇上啊!你一点都不糊涂,都很清楚呀!那李林甫是不是好人啊?唐明皇说,李林甫这个家伙是坏透了的人。他说,皇上你也知道啊!唐明皇说,我当然知道。那你怎么用他十几年啊?用了他把国家亡了。唐明皇说:你不懂,不用他我用谁啊?这一句话大家一定不懂了,没有当过皇帝的就不懂,当了领袖就懂了。明知道他坏,但他会办事啊!用好人?好人不会做事怎么办!找个人又好又会办事,天下找不到。他认为坏是坏一点啦!少坏一点,替我做点事,总是不错吧!结果上了当了。皇上也知道的啊!不是不知道。所以读历史要懂。
再看乾隆皇帝用和珅,他明知道和珅是坏人,大家都讲,皇上你不应该用这个人。乾隆也实在了不起,只有一个坏人在旁边,要他跟着玩的。当皇上的要买香蕉吃,这个不好办啊!如果下个条子买香蕉,算不定会计上要报销五十万!给和珅一讲,你溜到外面去帮我买一根香蕉,一毛钱就买到了,皇上偷偷的一吃也没有人知道。不然皇上也不能随便吃,当皇帝很苦咧!所以大家讲和珅不对,乾隆就讲,哎呀!你们真是不懂,你晓得吗?朕〈皇帝自称)很苦!皇帝不好当,你们这些好人我都用了,总要留一个人陪我玩玩吧!当皇帝的说这个话,说到了家了。人嘛!总要有一个人跟着玩玩,老是叫我一天到晚当皇上,坐在那里当菩萨,日子很不好过。
有人批评年轻人不行,年轻人并不完全是错的,有很多的好意见,但是没有用处,好意见就是那么一点,不能称之为整个的。就像我们写的文章,有好句没好篇,几句好而已,全篇都好的很难,除非学理修养到家。我们每一个人脑子里都有灵感,不管有没有受过教育,经常会冒出几句很美的;但叫他写一篇诗,写一篇好文章,就不行了,因为学养不够。所以年轻人有好意见要贡献给老辈子,或者给社会才好。颜回也是年轻人,古人认为,年轻人讲得很重要的话,因为年轻变成没有份量,这个必须知道。当然这样一学,会把人学滑头了,所以‘千万不要学滑头,而是要知道处世的方法。
这一篇,庄子告诉我们在人世间为人处事的方法,如果不向坏的方面研究,你就得到好处,这就是人生的艺术。现在庄子告诉我们人生的艺术,做人做事怎么做法,下面孔子又再训话。
周围嫉妒的人“若唯无诏”,这一句话就很麻烦了,所以要多读历史才会懂得。孔子说,你自己跑去见卫君,写个信,写个报告,拿个名片,见不见得到还不知道,还要在门房那里登记。除非皇帝有诏书,有命令要你去见他,皇帝没有命令给你,也没有召见你,你跑去见他,“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皇帝面前这一些形成力量的大官大员,现在不是什么“长”,就是什么“员”,古代是什么尚书啊!大夫啊!等等。他说左右大臣,看到你这个青年人,尤其又晓得是我孔老二的学生,一气之下嫉妒心就来了,必将乘机会斗争你,整你。
譬如孔子周游列国,就是给人挤走了,也就是“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孟子去见梁惠王,也给人挤跑了,这是必然的,是古人的名言。我也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们做人的道理,“士无贤愚”,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不管你好与坏,是贤人或坏人,“入朝见嫉”,他只要进到一个团体,大家就嫉妒。等于你一个青年刚刚大学毕业,一进公司,那些老的同事看你一个新的小职员,一定侧目而视之,眼睛斜着来看你,总要整你两下的,称称你的份量。所以士无贤愚,入朝即见嫉。“女无美丑,入宫见嫉”,女人到皇帝面前,皇帝一旦重用了她,其他的宫女就妒嫉了;这可要命了,皇帝被她抢走了。这是当然的道理,历史上很多。
宋朝有一个宰相吕蒙正,大家都知道他是青年才俊,穷人出身。这个人没有得志的时候,两夫妻穷得一塌糊涂,过年拜灶君糖果都买不起,他作了一首诗,所谓:
一炷清香一缕烟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说文章不值钱
他说,现在的文章不值钱,我也没有钱来拜你,只有一炷清香送送你了,所以灶君您上天尽管上天吧!
那个时候他去砍柴,带个便当,碰到下雨,便当和雨水泡饭吃。后来当了宰相,宋朝那个宰相出门,旁边的秘书、副官要给他打伞的,雨伞没有打好,雨滴下来滴到手上,手就青了。他就骂这个秘书、副官,怎么那么不小心,回到家里还发脾气,骂这个秘书、副官。他的夫人说,相公啊!想当年你在山上砍柴的时候,那个雨打下来泡便当吃,手都不会青,现在怎么一滴雨手就滴青了?太太那么一讲,他傻了。可见人不能富贵,富贵了自己会堕落。
吕蒙正考取了功名,后来当宰相第一天上朝,文官武将排好站在两边,他这个宰相才到,旁边有(尚书〉部长就偷偷骂,什么穷小子,他都当起宰相来了。吕蒙正听到不理,一直向皇帝前面走上去。后面跟个副官,在旁边听到了,吕蒙正叫他不要回头看。下朝后,这个副官就问他,人家骂你,你怎么叫我不要回头看?吕蒙正说,第一次上朝嘛!回头一看,你知道是某人骂的,我们修养不高,心里就会记恨,将来在一起做事就不好办了。管他是什么人骂的,不要管啦!吕蒙正就有这种道德修养。年轻人要记住,所以他在宋朝始终是个太平宰相,国家的事治理得好好的。
所以说一个人到了某一个阶段,不要说是做官,连你到公司做一个小职员,那些原来的老职员,都还要看看你的。“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捷就是敏捷不敏捷,那些老职员就要把你斗一斗,看你灵光不灵光。
孔子说,你一到那里,左右的人一定会找机会斗你一下,人与人之间,描写到透顶了,比剧本都描写得好。“而目将荧之”,看到新来的人,那个眼睛瞄他一下,“而色将平之”,眼睛看到你就走过去了,哼!这个家伙!表面喊老兄,样子还很好看。“口将营之”,嘴巴嘛!表面上给你讲得很好听,转过来就给另外人讲,老王啊,你看看那个家伙!一定是“容将形之”。然后下来大家就批评,今天来一个新签到的,这个新青年,看他愣头楞脑的,不晓得他会要什么宝!“心且成之”,心里头成见就来了。处社会的环境,庄子一描写,把人世间的那个外皮都扒掉了,这个内容好难看啊!这就是人情。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孔子说,你去有什么用啊!你不要去,你去到卫君前面,结果是什么样子?孔子有神通似的,他说我早已经看到了,一定像是拿火去救火,火愈烧愈厉害,拿水去救水,水愈流得厉害。这个“名之曰益多”,现在话就是,你太多事了。他说我告诉你,大家对你态度不好,又有成见,“顺始无穷”,顺始就是顺下去,这个样子发展下去,你就糟了,你就成为前途有限,后患无穷了。
“若殆以不信厚言”,孔子说,你如果不信我这个做老师的好话,“必死于暴人之前矣!”必死于这个暴虐的君主前面。你去吧!你去就死掉,死在那个卫君前面。
庄子的话不一定要听,不过庄子是道家,孔孟儒家的话是讲幕前的,道家则是注意幕后。譬如今天开会,或者演话剧,又或者设一个讲演台,台前一定是弄得好好的,庄严肃穆;儒家认为这个场合影响心理,要庄严。但是道家不同,道家不管前台,专要拉开幕后给你看看。这个幕后拉开不能看啊!垃圾啊,桶子啊,什么都有,堆在后面。但是幕前幕后你都要懂,不懂的话,就跟道家学坏了,懂了以后才会明白道家讲的道理对。因为懂了幕后,才知道自己站在幕前应该怎么站。所以儒道两家要真透彻了,才懂得人生。现在先交待这个过节,下面他引用历史的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