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徐徐我将逍遥游教出了逍遥态
TUhjnbcbe - 2020/12/18 16:32:00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4.html
原文: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比宋荣子更牛的人来了,这个人太厉害了,太了不起了,能飞天遁地,已经脱离人的范畴了。道家有三部经典,老子的《道德经》、列子的《冲虚经》、庄子的《南华经》。道家讲列子是庄子的老师,但也有不同的说法。管你孔子、列子、孙子、老子,庄子一概把他们包括在这一种牛人之内了。古籍上讲列子御风而行,自己会飞起来,成仙了,达到了地仙程度。中国古代神话把神仙分为五等,大罗金仙、天仙、地仙、人仙、*仙。现在很多网络小说也就是根据这个脉络去发挥的。地仙就是不要走路,可以在地球上飞。所以列子能飞,像大鹏鸟一样,不过没有大鹏鸟飞的那么高。在空中飞的神仙列子在空中飞,那个泠风吹到他,非常的舒服。泠风就是很适宜的风,不大不小,非常的舒适。在高空里飞,像画上飞的天女,因为是地仙,不怕冷,风吹来非常舒爽,这是一种自在、飘逸的在空中飞行的状态。“善也”就是好舒服,这么舒服的要在空中飞多久呢?飞十五天,旬就是十天,一个月有三旬,一旬加五天就是半个月。真麻烦,我们现在白话文写文章,飞了半个月不就完了,但是这样说一点意思都没有,庄子的文章把它变成诗境了。列子飞呀飞,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飞了半个月又飞回来了。这个多爽啊,人修到这个地仙之份,活得实在是太自在、舒适了。“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那些求福的人对于列子而言实在是太可怜了,太不自在了。天天要吃素、烧香跪拜、求神保佑,天天求福报,但是能求得到列子这样的境界吗?不信,去拜一万年看看,看能不能拜得你会飞起来。所以说求人不如求己,世上也没有救世主,所以的修为、功夫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而不是神佛赐予的。但是庄子接着又来了一个转折,会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所谓飞得起来,不过是不要走路,但还是需要依靠另外的东西,犹有所待者也。列子能飞起来,还是有所凭借的,就好像大鹏鸟要借助风力才能直上九万里一样,列子不御风也是飞不起来的。所以他说列子虽然免乎行,免掉了走路,但是要飞,还要一个东西帮忙,要风来帮忙,要空气来帮忙。这就是道家、佛家所讲的小乘境界。虽然看起来好像得道了,修到了神通,会飞了,仍是小乘境界,不是大乘,没有什么了不起。小乘境界被庄子看到了,马上把你拉下来,他说你有什么了不起,这还是有条件的。所以说,这个没什么,这第六种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你看庄子这文章是一个波浪接一个波浪。现在,第七种人来了。真正厉害的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你能秉承天地之正正,就能驾驭六气的变化,进而能够真逍遥于天地,还需要什么依托呢!这个太牛了,谁见过这种人没?好像没见过,但实际满地都是,后面庄子会进一步阐述的。那么庄子说这种人是什么呢?就这就是道家、佛家讲的大乘,乘什么?乘天地的正气。这个气字是我们加上的,庄子没有讲这个气字。乘天地之正,什么是天地之正呢?按照禅宗的说法,那就是要参了。什么叫正?我们站着也很正、坐着也很正、走路也很正,并没有歪,那我们也算是乘天地之正吗?这个“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勉强借用与庄子同时代的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叫浩然之气,那算是天地之正气。这一类人不要飞,也不去作怪,普普通通乘这个天地的正气就可以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六气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医的说法,风、寒、热、湿、燥、火。另一种说法与《易经》的十二辟卦有关。一年有十二个月,六个月是阴,六个月是阳,是由乾坤两卦变化的。所以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节气变化不同,都在影响我们的生命。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受这个天地的环境影响。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所以人有生、老、病、死。如果有一种人,能够达到大乘境界,就可以不再受物理世界支配,反而能支配物理世界。所以御六气之辩,是说可以适应天地间六气的变化,气候什么时候变化,他都很清楚,这个物理世界起什么变化,他的身心都有准备,不受物理世界的侵害。要做到这点,他本身首先要养成正气,这一类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养成天地浩然正气,驾驭六气变化,不受物理世界的影响,反而能把握物理世界,他的生命就有这样伟大。“以游无穷者”,他活在世界上很好玩,一切在游戏三昧中,什么都是好玩的,什么也都是玩,悠哉悠哉,那才是真的游了。游什么呢?游到无穷。因为无量无边的空间时间不能控制他,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彼且恶乎待哉?”人生到达这个样子,这个生命,已经自己升华到这样一个境界,才是绝对超然而独立。恶乎,待哉,没有相对的,这等于佛家那个教主释迦牟尼生下来所讲的两句话“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是绝对的,释迦牟尼并不是讲这个普通的“我”,他讲的是我们生命中那个超然独立的我,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我。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物质世界宇宙之间,一切都是相对的,人要超越这个宇宙,才是达到了那个真正的绝对。那要怎么样做到呢?下面庄子的文章就要点题了。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最平凡的人“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句话点题了,也就是老子说讲的真正的无为。不过,老子讲原则原理,庄子却建立了真俗不二。拿佛学的名词来说,“真”是出世,“俗”是世间,真俗就是所谓的真谛与俗谛。不二是不二法门,不二就是没有两样,并不是一,因为有一就有二。这个境界就是一个普通凡人升华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庄子在这里提出几个名词,分别是“至人”、“神人”、“圣人”。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名词看做一类人,这也是庄子理想中修为最高的人物。如果从文章逻辑来看,好像儒家所推崇的“圣人”是最高境界,但我认为庄子的排序应该是圣人低于神人,神人低于至人。等于后世道家讲神仙有*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五种,这种观念也是脱胎于老庄,至人是最高境界。第一个是“至人”,至者,到也,达到了。意思就是达到称为一个人的标准了,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人,至少不算至人。人要能达到把握自己的生命,不受物理世界的支配,才叫做至人,做人做到头了。达到至人境界就无我,通俗来讲就是免除了物我之别,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太难了,是人就会有善恶美丑的观念,就会有分别心、是非心、名利心,是人就会有你我之别。人生到达无我,太不容易。谁能做到无我?只有睡觉的时候无我,但那是无意识不是无我。还有那些躺在殡仪馆的人,他才无我,可是他死亡了。要活着做到无我才算,这个无我不是理论,而是修为、功夫,什么功夫呢?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样才能做到“至人无己”。至人是最高的,另外一种人在中间,是神人。墨子也提到过神人这个名词。什么叫“神人无功”呢?可以参考一下佛学的说法。佛学讲一个人修到菩萨果位,叫做无功用地,一切无所用功,那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换句话说,这种神人,上帝也好,菩萨也好,元始天尊也好,他救世界,救了世界的人类,人类看不到他的功劳,他也不需要人类跪下来祷告,膜拜,感谢他。那是你感谢自己,跟他毫无关系。真正到了神、菩萨的境界,他是无功的,无功之功是为大功。他像天地一样,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你光明,也不要你感谢他,所以“神人无功”。还有一类人,修养还达不到菩萨果位,也可以勉强给他一个名称,叫他为圣人。“圣人无名”,叫他圣人是假号、代号,他不需要名。所以世界上圣人、菩萨、神人很多啊,但这些都不算真圣人,因为“圣人无名”。我们经常发现社会上很多人,很普通的人,他们做了好事,做了很了不起的事,谁都不知道。庄子这个地方提出来第七种超人的真正榜样,比起那些神仙还要高。但是这些人在哪里呢?他告诉你,在最平凡的当中,越是这样的人,越能认清自己、接受自己的渺小与平凡。所以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安住当下、平心而活,踏踏实实的经营着自己的人生而不会生出傲慢、自满之心,更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所得,因为“圣人无名”。你是什么人看到的就是什么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自幼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又博览群书,常常受到别人的称赞。时间久了,少年成名的苏东坡不禁有些沾沾自喜,眼高于顶,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彼时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相识,两人经常会探讨一些禅语和悟道的佛理,很多时候苏东坡都会败给佛印禅师。有一天,苏东坡来和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觉得身心舒畅,于是对佛印禅师说,最近我对佛理有了很大进步,参悟出了很多佛理,你看我的坐姿是不是也有进步?佛印禅师说,很好,像一尊庄严的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问他的坐姿怎么样?苏东坡也许是因为佛理上不如佛印禅师,悟道上经常会没有佛印禅师深刻,就借机对佛印禅师说,像一堆牛粪。这样的比喻并没有让佛印禅师动怒,反而是微微一笑。苏东坡见讲佛印禅师比喻为牛粪,禅师竟无以为答,觉得这次终于赢了佛印禅师。于是赶紧回到家中,兴高采烈的对苏小妹讲佛印禅师这次如何难堪,自己败给佛印很多次,这次终于逮到机会赢了佛印,并且羞辱了佛印一次。苏小妹听了哥哥的阐述之后,反而说苏东坡输了,这让苏东坡有些诧异,明明是自己占了便宜得了上风,自己怎么会是输了。苏小妹就给苏东坡讲,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任何人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一坨屎。这只是一个故事,是否真实已无从考据,但苏东坡绝对是继庄子、陶渊明之后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以其优美的文字、豁达的心态谱写出一曲绚丽的人生大文章,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再有,王阳明在观心岩讲学时,一次问到自己的弟子王汝止,说:你刚从赣州城回到通天岩,你来说说,你这几天在城里见到什么?王汝止答道: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微笑而语:你看大街上的人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人人皆可为圣。王汝止顿悟说:领教了。用这两则小故事就能充分说明庄子讲的圣人无名了,如果宣传自己是圣人的,那肯定是假的,不是真的圣人。如同佛家讲的人人皆有佛性,通过自身修养觉悟到了就成佛了。所以圣人也好、神人也好、至人也好,都是由普通人升华了,成为了非凡的人,但自身却不会认为自己非凡。《逍遥游》这一篇,前面讲过物化、人化、气化,现在讲到第四个重点,就是神化。关于神化,他提出来三个原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圣人无名这个观念,我们看到老子、庄子学术思想的合流,我们由此也就了解到,老子所讲“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一般粗心的人把这句话随便读了过去,都认为老子是骂圣人。不错,老子是在骂圣人,是骂一般标榜自己是圣人的假圣人。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圣人。如果觉得自己有道,是个圣人,这已经不是圣人了。所以老子是骂那些假圣人,那些只有标语、口号的圣人,那些圣人是假设的,是没有用的。现在庄子这一句“圣人无名”,正是对老子思想的说明,圣人无名,更无所谓圣人不圣人。换句话说,最伟大的人是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无我、无功、无名。就算已经功盖天下,自己也觉得很平凡,就是道德达到圣人境界,自己仍觉得很平常。

欢迎

TUhjnbcbe - 2020/12/18 16:32:00

坊间精品

议论文论点训练大全

议论文论据训练大全

议论文结构训练大全(上)

议论文结构训练大全(下)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梳理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梳理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梳理大全

徐徐语文坊精品专辑下载索引

这几天在上庄子的《逍遥游》。作为庄子《南华经》纲领及代表作的《逍遥游》,是一篇说理文,却又与一般的说理文不一样。一般的说理文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说服人,而《逍遥游》却是通过奇伟的气势、瑰怪的意象、丰沛的感情来打动人、感染人。它并不曾想说服你,但你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它震撼了,又被它融化了。

因其草蛇灰线,因其意出尘外,因其腾挪跌宕,所以它迷人,也佶屈聱牙得让人费解。学生初学时往往会沦陷于文中光怪陆离的意象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故在上这篇文章时,我就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因此产生了一些顿悟。

首先在学生预习之后,我询问了学生这篇文章的意旨,很多学生回答是“有所待”。我并没有加以纠正,因为这至少意味着他们知道文章的结穴处是在结尾,而前面只是罗列描述而已。紧接着是扎扎实实地疏通文意。我有个老套的想法就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词句的疏通上,在词句疏通的基础上再自然而然地带一带文章的写作特色。因为字词句意思懂了,其他的也就自然懂了。很多学生难就难在不懂文章的意思上。在这点上,我与很多专家的意见不一样。这也是我不愿意讲公开课尤其是文言文公开课的原因。

在文意疏通后,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架构。这就好比庄子首先采用鲲鹏的神奇变化这种先声夺人的气势驾驭全篇一般。我引导学生先从最后一段入手,让他们再次思考文章的主旨到底是“有所待”还是“无所待”?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终于明白,原来前面的“有所待”只是在反面论证只是在“破”而已,而反问句“彼且恶乎待哉?”传达出来的肯定意思才是文章树立起来的本意,那就是“无所待”了。

紧接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梳理出庄子描绘的“无所待”的境界,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也就是一种完全顺其自然的境界。再跟一问就是“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那就是“无己、无功、无名”,也就是突破一切主客观的限制。“那么,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又被称为什么人呢?”,那就是“至人、神人、圣人”,也就是修养最高的人、逍遥人。至此,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神脉。

接下来就开始了边梳理文脉边背诵课文的过程。在梳理文脉的过程中,我先示范一例,说作者开头就说大鹏的高飞远翔,看似充满了赞叹之情,却也不无遗憾之意,那就是大鹏无论飞得多么高多么远,它都还是受到了限制,它要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飞去。与大鹏相对的小的事物,比如野马、尘埃等,它们的游动也要凭借风。而嘲笑大鹏的那些小的动物,比如蜩、学鸠、斥鷃,它们其实也并不需要嘲笑大鹏,它们不明白其实它们也受到了限制,那就是榆枋、蓬蒿等。至此,作者想说的意思就初现了,那就是事物无论大小都要有所凭借都受到了限制。接下来就请学生们按着这个思路自己去梳理。

由此他们逐渐梳理出各种比喻或寓言之间的寓意:无论是大舟还是芥舟,它们都要凭借“水”;无论到多远的地方去,都要凭借“粮”;无论是大年还是小年,它们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无论是人在地上看天还是鹏在天上看地,他们都看不清,因为他们都受到了“距离”的限制;一般人都受到“功名利禄”的限制,宋荣子也还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呢?可谓接近“至人”了,但他的出游也还要凭借风……尽管如此,事物之间还是有“小大之辩”的,譬如鹏的境界就要高于蜩与学鸠的境界,它是充满了力量和希望的;宋荣子的境界就要高于一般人的境界,他能不受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影响。

当梳理到最后一段时,我又恍然有悟,让学生观察作为自然界最高境界的鹏和作为社会界最高境界的列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师生们一起答道:他们都能乘风了,可又都要受到“风”的限制!如此首尾圆合,让人不能不感叹庄子的智慧。可能乘风就是人所能想到的逍遥极致了。譬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就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登仙的境界就是乘风。

不仅产生这个顿悟,还有关于文章第二段为何还要重复一遍“鹏与小虫”的故事,我们也产生了崭新的看法。那就是,《逍遥游》本就是一首散文诗,因此它里面就介入了诗歌回环往复的特性。如此重复,就好比《诗经》中重章复唱,整体架构没变,但内容却在不断补充、丰富和强化。

比如第一次出现是证之以书——《齐谐》,第二次出现是验之于史——汤问夏革,在强化故事的“真实性”。并且第二次还增添了“穷发之北”“羊角”“背若泰山”“绝云气”等具体描绘,更渲染了一种气势。而且又添了一个小虫来嘲笑大鹏,那就是斥鷃。这里面就含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举世混浊唯我独清”的悲壮感,可以一窥庄子的心境。

因为师生一起打通了《逍遥游》的文脉,理解了庄子的心境,所以有一些学生在当堂课就能将《逍遥游》成诵。在梳理文章的艺术特色时,我开始备了很多课,本打算按部就班的,可是备着备着,我忽然又有了发现。我就让学生们感悟,庄子的文章风格近似于你们学过的那些作者的风格?他们说像屈原、像李白、像李贺、像莎士比亚等。我说那是为什么呢?他们就回答道:都很浪漫主义。

学生能答出这点来,接下来的梳理就迎刃而解了。那么浪漫主义有哪三个显著的特色呢?我紧追一问。学生们答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浓烈的抒情等。我又乘机追上一问:那么《逍遥游》丰富的想象突出表现在哪个方面呢?学生回答说表现在创造了大量的寓言。我说,是的,整部《逍遥游》大大小小就有两百多个寓言,而且这些寓言都是庄子自己虚构出来的,与孟子、韩非子的寓言出自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不一样。可见庄子非凡的想象力。

在这篇课文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为学生们朗诵了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朗诵得很认真很用情。朗诵完后,我让学生们用十分钟时间来写一段练笔,或者是写一小段抒情文字,题目是《庄子,我想对你说》,或者也拟一则寓言来揭示一个道理。

练笔交上来后,我发现,我刚才朗诵的文字被很多学生清晰准确地运用到了练笔中,似乎比上课专门分析的文章更令他们记得住。再看到同学们写出来的各种生动活泼的寓言,我又禁不住对他们说,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庄子为什么不喜欢用严密的逻辑来说服人,而喜欢用寓言用气势来感染人了,其实,这不正符合他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的理念么?

课上完后,我还发现,有一个平时背书不大勤奋的学生却把《逍遥游》这块难啃的骨头背得很熟,默写也几乎没错什么字。他在他的练笔中也对庄子充满了深情,我还跟他写了一句批语,说他对庄子是真爱。我自己也写了关于庄子的文字,附在此处:

庄周,这是一个有着燕子一般智慧的男人。他常常能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在人们的*灵世界里。他飞奔的思想后面都是些狂草的墨迹,有着大片的飞白。可就这些飞白,却成了茫茫尘世芸芸众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读不透百读不倦的神秘园。于是,他在人们眼里,就成了云,有着云一般地飘忽不定,变幻莫测。

不仅如此,他还有着一颗如云一般孤傲、脆弱而又无比敏感的心。清代学者胡文英对他的一番评价着实狠*: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因为敏感脆弱,所以他常常能将水火奇妙地相容。中国的士人,或者说,中国很多堪称脊梁又备感寂寞的士人,往往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就能在他身上奇妙地找到归宿。

庄周这种奇异的形象常常能让人看到一棵树,一棵月亮下独自站立的树。这是一棵看守月亮的树。因了这棵树,很多夜里,人们清冷的目光都得以温润,慌乱的脚步都得以从容。

就这个如云一般的男人,他曾经来到濮水边,用一颗如秋水般的澄澈之心垂钓着优游之鱼,并以一种持竿不顾的清朗姿态,推掉了身后一切不能承受之重。

他常常自说自话。他说他有大鱼鲲,他的大鱼鲲一转身就能变为大鸟鹏。他的大鸟鹏可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的大鸟鹏的每一次振翼,都是世间的一次海啸或一次地震。

他说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他的这位神人肤如冰雪,态若处女,不食五谷,只餐风露。他的神人能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天地之外。而且他的神人一旦与万物合一,天下便得大治。

他的这些自说自话,经常让世俗惊愕不已。每当看到世俗一副惊愕的表情时,我对他的歆慕之情,便如春天怒放的花朵一般,一团团、一簇簇地喷涌了出来。

就这样,夜夜,看着他飘飞的衣袂,想他孤媚的面庞,*牵梦绕。自然,他就成了我生命中的蓝颜知己……

(新书:京东当当有售,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徐我将逍遥游教出了逍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