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12/19 21:21:00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jué)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火炬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在主其事;我自视缺乏能力,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是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主祭祀的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尧让天下于许由“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是从社会层面上申明“圣人无名”,也兼论“无功”。尧的价值观是“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因此他想把天下让给许由,以便使天下治理得更好。尧让天下给有德者,符合儒家理念。儒家认为天下应该是有德者居之,而人的贤德是靠后天修养而成,因此择贤以授是*权交接的最佳方式。于是,曾经如此实践的尧以及舜被儒家奉为圣人,这也是对王权世袭的家天下制度的否定,也是对争权夺利现实的不满。此外,让贤举动本身既意味着对贤才的极度重视,同时还意味着谦逊的美德。前者是作为君主必备的品德,亦即君德;后者是作为人的基本心性修养,儒家对尧舜津津乐道,主要原因也在于此。但许由有自己的价值观,不以社会的价值为价值,也就是说,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许由有一个独立的自我,超越了社会价值体系,摆脱了功名的束缚。许由拒绝了君位是道家所提倡的。道家认为人是那个虚无的道的产物,死后又复归于道,世间那令一般人垂涎欲滴的功名利禄不过是些身外之物,毫无牵念追求的价值,即使是作为最高名位的君位也不例外。淡漠君位是淡漠名利的极致表现。许由作为隐士,并不参与*治管理,庄子通过尧的嘴把他说成“夫子立而天下治”,其实是“无为而无不为”*治观念的寓言表达。许由在这里表现的是道家的知足人生观。森林枝条无数,鸟不过取一枝而巢;*河滔滔流水,鼠不过饮个肚儿圆而已;其余枝条其余水,再多也对鸟鼠无有用处。悟得此理,人生会多出一份平和悠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