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原文朗诵
校园天色
???林榕杰博士的《小大之辩与有无之辩》的论文真的是很深刻地解释了庄子的奇诡精妙之处,也让我更多理解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他主要从“大小之辩”与“有无之辩”两个视角并结合庄子思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与“言、知”等重要概念对逍遥游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读罢让人茅塞顿开。
??《逍遥游》的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在形象恢诡的论辩中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力,但作为一个并没有研究过《逍遥游》的人来说,我读《逍遥游》只能读出其中富有诗意的语言美,只能被其中的丰富想象所吸引,感受不到庄子那充满智慧的思想与论辩,但是林榕杰博士的这篇论文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地向我解释何为“逍遥”。接下来我会根据林博士的行文结构详细谈谈我的感受:
??林榕杰博士在第一节“大小之辩与逍遥游的主体、时空及其他”部分中,将文章从“寓言,重言,卮言”的角度分为三个部分,揭示了逍遥游的倾向的是“大者”而非小者,而大者鲲与大者鹏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这表明了大者之变化,它从无翼变成有翼,从海中转为了天上,真正突破了空间的局限,在空间上几乎“游于无穷”,那是否鲲鹏之别就是逍遥游的主体呢?当然不是!逍遥游虽然没用鲲与其他小而能游者做比较,但却用鹏与小而能飞者做了比较,并证明了与蜩和学鸠相比,鹏是大知的,是突破了小知与小处局限的逍遥,当然了,《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除了形体大小,空间大小,“小知”与大知外,还包括了小年与大年,上文中鹏的大知和蜩与学鸠的小知是受到了空间大小的限制,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与“大椿”的鲜明对比说明了知还受年之局限,活的时间越长,就知道得越多。大年者消除了小年者的局限,获得了大知,所以大知才是逍遥游的主体。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小大之变、有无之变与至人,神人,和圣人”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知道至人比神人大知,神人又比圣人大知,他们虽然已接近于“知无穷者”然而却还是有不同不同程度的有待,而真正的逍遥却是突破时间空间局限的无待者。林博士的论文通过结合庄子的其他思想,以及《逍遥游》原文,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点出了他们区别于“有己”、“有功”、“有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的小知,至人宋荣子、神人列子、圣人许由来说是逍遥游不同层次的主体。
??论文的第三部分通过通过《逍遥游》文章的第二部分连叔说肩吾知有聋盲,所以无法知神人之大言而延伸到大言唯有大知者才能懂。逍遥游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惠子与庄子的对话,庄子的大言,惠子讥其为大而无用,但庄子其实并不在乎,他会尽量与小知者惠子解释自己的想法,却并不会去反驳惠子的小知与小言,于庄子来说,惠子说的葫芦之大而无用,樗虽大,却因树干疙里疙瘩而无用,庄子只用了精巧的思辨力便巧妙的说了逍遥游的主旨思想,小知不明大言,无法突破自身局限,真正做到逍遥。
??结合逍遥游全文与林博士的论文来看,我从中学到了一点庄子接近无为的逍遥思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因为顾及各种各样的目光与要求,不得不陷进那些条条框框,从桎梏中禁锢了自己的行动与思想,成为了一个提线木偶,完美的表演着别人眼中的优秀,但我们逐渐失去自我,失去了可贵的思考,我们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浑浑噩噩地泯然于众人,我们中很多人不仅不可避免的成为平凡人,还去嘲笑那些有着高远理想的人。这和逍遥游中的那些飞不高的蜩与学鸠有何分别呢?庄子的逍遥是真正的逍遥,他能全然忘我,全然忘世,构建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但他的逍遥又不是完全无为,应该是看似无为实则大为,庄子才华横溢,却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潜心学术,无欲无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无所顾忌,才能造就他这样一个让人艳羡的大言大知逍遥之人。
??我们若也想达到逍遥,我想可以增进自己的智慧,多阅读多读书,多利用外在的资源,增加自己的才干,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使得自己真正变得强大起来,从灵*的升华处得到来自大知,大言的逍遥体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