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庄子蝴蝶与诗
TUhjnbcbe - 2020/12/27 1:58:00
?用双眼发现美好,用文字诉说温暖每晚22:22美尚君与你,不见不散

文丨国粹君

闻一多曾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从天道到人世,从文学到哲学,都有庄子的影子。

庄子的思想既有丰富的哲学思考,又有浪漫的情感所托,宛如万花筒,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出其中的缤纷与瑰丽。

庄子的许多典故,更引发了后世文人的共鸣,成为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创作的源泉,或诗意万千,或寓意深厚……

今天,就让我们慢下脚步,细细品味。

0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借梦蝶,模糊了真实和梦幻的界限。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在是真的?

庄周梦蝶大概是后世引用最多的典故之一,它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古诗一个固定的意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蝴蝶庄周安在哉,达人聊借作嘲诙。

——陆游《病后晨兴食粥戏书》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渐逐杜鹃飞。

——韦庄《春日》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崔涂《春夕》

庄周梦为胡蝶,胡蝶不知庄周。

——*庭坚《寂住阁》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辛弃疾《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梦蝶”这个意象,其实暗示了人生最根本的矛盾状态:挣扎于梦与现实之间的我们,迷茫、无助、忧愁而又彷徨;但却又始终怀揣着理想,向往如蝶般自由地飞翔。

鲍鹏山说:

庄周梦蝶是庄子一生中最为神奇的一个瞬间——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它里面包含着对人生的了悟与感伤,它是哲学,也是诗,它把我们带到世界的深处,带到我们生命的深处。02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携妻子而去之走。

丑女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这个故事成为后世“丑女效颦”的典故,意谓单从表面学习模仿,想弄巧反成拙。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这个故事成为后世“邯郸学步”的典故,意谓一味模仿,不仅学而无成还会失掉固有本色。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李白《古风·丑女来效颦》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西施咏》

蹉跎已失邯郸步,悲壮空传敕勒歌。

——陆游《忆昔》

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

——元好问《刘君用可庵》

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

——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

扶步有邯郸之失,勉视无离娄之明。

——庾信《代人乞致仕表》

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刘禹锡《和武中丞秋日寄怀》

昔予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幸福的答案不在于别人说什么,而在于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因为你无法完全把别人的幸福复制在自己身上。

遵从内心的想法,看淡外在的得失。如此而活,就算再辛苦,也可以很快乐!

03濠上观鱼出自《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志在逍遥,志在与天地精神往来,所以他的内心是充实而有光辉的,他所感知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能够知道鱼之乐。

而惠施因为心被外物障蔽,被功名利禄所困住,所以他很难感知鱼的喜怒哀乐。他不仅自己感知不到,还怀疑庄子也感知不到,所以,庄子告诫他“请循其本”。

常知罢官意,果与世人疏。

复此凉风起,仍闻濠上居。

故山期采菊,秋水忆观鱼。

一去蓬蒿径,羡君闲有馀。

——韩翃《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苏轼《观鱼台》

悲莫悲于湘滨,乐莫乐于濠上。

——*庭坚《秋思诗》

生活就像一出戏,我们不在别人的曲目里,怎么能知道别人的悲欢。好的快乐从来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眼里的。

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着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04鲲鹏之变

出自《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

鲲鹏之变是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一种名字叫做“鲲”的鱼化做“鹏”的故事。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开篇首句之重,记录了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指向了一种自由逍遥的精神。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泊岳阳城下》

鹏翼垂空,

笑人世、苍然无物。

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辛弃疾《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

鲲鹏精神,是大气磅礴的精神,是志存高远的精神,是积厚持久的精神。

古来欲成大事之人,必须积才积学积气积势,点滴积累终成雄才大略,这与鲲鹏精神也深相契合。

05鸱得腐鼠

出自《庄子.秋水》第二段: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惠子很惶恐,以为他是来取代自己。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道:“南方有只凤凰鸟,遇到梧桐才会休息,只吃竹子开的花,只喝清泉。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鸟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发出‘吓’的怒斥之声,现在您也想用梁国来吓我吗?”

在耽于世事的惠子看来,相位是极其宝贵的。而在以逍遥自在为人生追求的庄子看来,相位不过是猫头鹰眼中的死老鼠。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阮籍《咏怀》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

群鸱得腐鼠,笑汝长苦饥。

——方孝孺《闲居感怀》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汲汲于求的,可能是别人厌恶的东西。

人生在世,不能被别人挟裹,你得活出自己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这样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两千年前的庄子,梦中化蝶,逍遥一生,其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令人神往。身处纷繁芜杂的现代社会,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做不到庄子那么逍遥,却可以借由庄子的思想,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通往更加智慧的人生。

图片来源:微博

石家小*

来源:环球旅行;图片及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蝴蝶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