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红楼梦第四回解读李纨的压抑与贾雨村的
TUhjnbcbe - 2020/12/27 17:37:00
寒假让白癜风不白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306.html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重酬征稿中……,

详情点击→征稿

在红楼梦的众生故事中,第四回讲的是生命物化、良知扭曲的历史,作者对僵化、功利、腐败的社会文化提出了强烈质疑。

这一回主要讲“薄命郎偏逢薄命女,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却在第一段中,似有意无意之间,介绍了李纨的生活状态。“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和其他姐妹一样,都是年轻、鲜活、美丽的生命,而这样一个本应充满生机的女子,却在最美好的青春时期,如槁木死灰一般。是什么摧毁了她的生命活力?

这自可追因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由于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前人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批判,笔者主要从另外一个主题谈起,即生命的“物化”。这里我们不涉及讨论太复杂的哲学概念,当生命因内心的贪执,将他人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占有物,被奴役的生命,因无力反抗,默认了自己的附属物状态,生命的本质也就被改变和扭曲,个人已不再是一个有意识、有智慧、能主动选择、追求幸福、充满欢笑的生命,而沦为一具躯壳。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槁木死灰”用得如此准确。自李纨从红楼梦中一出场,就是灰色格调的,穿着素雅,不用脂粉,乃至周瑞家的送宫花也是直接绕过她家。从作者的行文可以看出,李纨对生命的逃避,却并不是对现实的超越,而是一种极其压抑的状态,缺少乐趣与美可言。

如果说,生命有一种状态,是超越纷纷扰扰、物我对立,精神与天地自然往来,逍遥自在,独立不改,即庄子的“物化”境界。《庄子·齐物论》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是生命的提升。

那还有一种物化,就是生命的下降,使自己与枯木无异,麻痹自己以感觉不到痛苦,却也感受不到美和欢乐。作者对李纨的判词“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通篇都是叹息李纨对韶华、生命的辜负,除了极少数一些时刻,她活着却并没有真正生活过。她把自己的生命打制成礼教下的一个标本,最终只是留下一个毫无内容毫无意义的虚名儿。当然,在大观园中,李纨也在姐妹们的感染下有过一些轻松快乐的时光,这是后话。

而贾雨村则是另一个生命良知被扭曲、泯灭的标本。当贾雨村在第一回出现时,完全是正面形象,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相貌堂堂,虽“敝巾旧服”,却“生得腰圆背厚,面阔耳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与甄士隐的交流也是谈吐不俗、不卑不亢,胸怀大志又不失温情。如果按照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这个人应当是才德兼备、金榜题名的主角。可作者用严肃的现实主义的笔法,把这样一个当时读书人的典型代表良知扭曲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刻画。

年轻读书人没有进入权力中心时,大多满怀热血,抱着济国安邦的理想主义信念。他们相信圣贤之道可以实现,相信社会有基本的公平正义,因为还年轻,就算一时不得意,他们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的才华抱负终有展示的舞台。因此贾雨村虽沦落到卖字为生,仍自信满满:“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挂名”,而在他的诗句里,更是吐露心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对于爱情,他也并不掺杂太多功利主义的考量,而是听从内心的感觉。他对月写下情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这首思念娇杏的诗也可谓情真意切。收到甄士隐的赠银后,贾雨村并没有过多客套拜谢,第二天一大早即进京赴考,既表达了他的自信,也反映他对社会、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甚至是以天下为己任,并不拘泥于世俗客套。

他金榜题名后,立即回来实现心中的诺言,寻访、迎娶了小丫鬟娇女杏,对甄家娘子致以谢礼,并承诺要为甄家找回被拐卖的女儿。此刻的他,还是怀着一种报答故人的感恩之心。

而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发现,贾雨村中进士升任县太爷后,由原来的不名一文变得出手阔绰。对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来说,贫困的滋味并不好受。书中自有*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本来就是读书人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味着命运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需要成为人上人之后掌控生活的自由。

但明清以来,官员的俸禄一直不高,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俸银一万两。排在亲王之后的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两,贝子岁俸银两。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两,二品两,三品两,四品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此外,京官有和爵位品级相对应的俸米补贴。而年(清乾隆时期),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曾出使中国,他记录下一个北京普通四口之家当年的家庭年收入是32两银子,支出是35两银子。

由此可见,光靠俸禄,官员们的经济收入很有限。即便雍正时期推出了养廉银,但官场上有各种应酬之需的额外开支,对大多数地方官而言,如果不通过多种手段敛财,仍然较为清苦。

于是,理想往往让位于现实。贾雨村第一次上任时,“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对于贪酷之弊,作者用了“未免”二字,显得意味深长,暗示当时的官场规则、腐败环境使人难免陷于其中,才干优长则说明贾雨村仍然做了一些实事,能力不错,而真正导致被罢免,并非贪腐,乃是恃才侮上,没有逢迎上司,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从被参的理由也可看到,并无多少贪腐的实证,有点莫须有的感觉,还提到“且沽清正之名”,暗示贾雨村当时还较为爱惜个人名誉,“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很可能是想在地方上搞些改革,做点实事,结果得罪了地方士绅。因为当时社会,能直接把信息上达、影响官员任命的,只有非富即贵的士绅阶层,一般老百姓难有发言权。

这次挫折,对贾雨村打击非常之大。书中提到,他“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但官场的无情,已经使他原有的生命理想一步步褪色。他感受到自己纵使有才,却无力与官场的规则对抗,才华反而是被打击的目标,在占据高位、手握权柄的人眼里,自己只不过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不得已他只能再度四处漂泊,以教馆为业。无所作为和疲倦的生活状态使他偶然也产生了超越红尘的念头。

因此,他看到智通寺“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对联时,才会觉得“文虽甚浅,其意则深”,因而入内探访,看是否能偶遇“翻过跟斗”来的高人。但寺里“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的煮粥龙钟老僧,所答非所问,雨村显然很不耐烦。这也表明,此时的贾雨村,仍无法真正甘于寂寞,他身体里还是潜伏着要扭转人生、东山再起的渴望。这一段话,结合脂批来看,写出了很多禅机和暗示。贾雨村仍然要到红尘中摸爬滚打,哪怕要随波逐流,哪怕只是*粱一梦。

当他重新出场,在贾府的保荐下授了应天府,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锋芒毕露、不谙官场的基层官员。理想和良知,已经不再是他内心遵循的标准。

他刚接到这起人命案时,虽也表现得义愤填膺,“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此话更多已经是做秀,一旦发现此案背景复杂,他如变色龙般即刻转变。他已经看到四大家族的巨大能量,决意投靠。在权力面前,小民的正义是非已无足轻重。

因此,当他听说被拐女孩是恩人之女时,首先骇然,估计他心头还是一震,涌动出各种复杂情绪,但随即归结于这一切都是“孽障遭遇”。从心理学来说,他已经在为自己的坐视不理寻找合理化的借口。作为一个精明强干之人,对于怎么枉法处理,他大致也有了思路。可为了进一步缓解良心的不安,他故意向门子寻求应对之策,甚至故作姿态,表示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当门子说以利害,雨村也就依计而行,把报答恩人的诺言一概置之九霄云外。

如果说,此时的贾雨村,因私枉法时,还有点遮遮掩掩之态,生命中良知的声音,仍给他微弱的提醒。那么,当他尝到甜头,此后在官场如鱼得水、步步高升,就更加肆无忌惮。为了给贾府抢夺扇子,他把石呆子整得倾家荡产,不知死活,连平儿都私下咒骂他这“没天理的”。他的生命也已经彻底失去了本真,被扭曲、异化。贪欲推动着他疯狂前行,也最终把他推向毁灭的深渊。

通过这一回的两个人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压抑、扭曲和堕落,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僵化、腐败有直接触及。

《红楼梦》的故事中,渗透了因果报应的思想,每每若隐若现地为生命指出一条超越和解脱之路,如贾雨村在智通寺的见闻,已暗示他是“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最终荣华富贵只是*粱一梦。

但生命要真从贪欲幻相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产生慈悲大爱,回归美与本真,而又不是沦为槁木死灰,是何其艰难。

笔者诌诗以评:福慧俱全自古稀,飞蛾扑火不知归。风华绝代花间露,才气无双镜里辉。佛渡有缘因果定,人迷幻相业难违。红楼一梦群芳尽,古苑深深看落晖。

在以后的回合里我们将继续探讨《红楼梦》中生命的成长与冲突、苦难与救赎。

往期精彩

1、《红楼梦》告诉我们的5条社交潜规则

2、命运还算不差的袭人,为何也在“万艳同悲”的十二钗又副册里?

3、静读红楼:这个丫头名为“善姐”,一出现却间接害死了尤二姐

4、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是怎样的?

5、《红楼梦》第三回解读:宝黛初见,生命最美的时刻

-作者简介-

唐宋吟游者,高校教师,个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第四回解读李纨的压抑与贾雨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