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庄子三十三篇都说了什么
TUhjnbcbe - 2021/1/7 11:43:00
白癜风诱发因素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309/4350842.html


  《庄子》被后世评为是一部“才子奇书”。全书一共33篇,近10万字,是阐述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正好最近刚翻完《庄子》,所以也顺便说一下庄子每篇都说了什么吧。

“内篇”七篇:


  第一篇:《逍遥游》,这篇大家都很熟悉,因为高中课本学过嘛!“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此篇讲述庄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思想,即能够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拘束的逍遥于物外的追求。


  此篇的亮点在于想象神奇瑰丽,大气磅礴;想象之奇,气魄之大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望去也像是一座灯塔那样散发着光芒,仍然显得BlingBling的...


  另外提一下,《庄子》一书高中课本只选取了2篇,其一是《逍遥游》,另一篇是《秋水》,而且还都不是全选,只是截取了一部分。《逍遥游》选取了三分之一左右,《秋水》则更短,只是该篇第一段的第一小节。至于为什么选取的这么少,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因为其他的都太难,读起来太拗口啊!说到这个就必须要给当时编写课本的人员点个赞,我感觉他们选的这两段基本上就是全书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里营养价值最高的段落了。要是换成其他佶屈聱牙的段落还不知又要整死多少少年学子呢。现在看来,编者当年绝对是业界良心!怒赞之!


  说远了,回到《逍遥游》,还有一个之前听过的“不龟手药”的典故也出自此篇:很久很久以前,宋国有户以漂絮为业的人家善于做不龟手药,一天一个过客看到了,便以重金买下献于吴王,吴王有了它,冬天跟越人水战时打了场大胜仗,于是过客也因有功而裂土封地。这个典故讲的就是这个事情啦。


  第二篇:《齐物论》,讲述世上事物矛盾与统一的关系,无论是生死、贵贱、荣辱以及可与不可都是无差别的,即“齐一”,也可以相互转化,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著名的“庄生梦蝶”典故则出自本篇末尾: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第三篇:《养生主》,开篇就是那句坑害了无数学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估计每一个人当初都听过自己的语文老师在解释这条名言时深情款款的说: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卯足了劲玩命的学呀!“直到多年后才知道这就话还有后半句,而且表达的竟然完全是另一个意思:”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这篇主要讲述如何循乎天理,依法自然的养生。”庖丁解牛“的典故即出自本篇!


  第四篇:《人间世》,人间世的意思是人间的社会。此篇讲述处于人间社会,复杂多变,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保全自己。


  本篇的很多段落都是借孔子的事迹来表述思想,不过很多孔子的事迹都是庄子杜撰的。读到后面就会发现,庄子经常干这事,囧!


  第五篇:《德充符》,此篇讲述了五个身体有残疾的人的故事,有只有一只脚的人: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容貌丑陋之人:哀骀它;身体破碎之人:?跂支离无脤。大意我感觉是讲如何顺应自然,不苛责形体的完美而做到自己思想的完整。不受制与形而追求与大道的思想吧。


  第六篇:《大宗师》,此篇主要讲诉什么是大道。庄子认为自然大道才是万物的本源,才是天下生灵的主宰,才是大宗师。


  典故“相濡以沫”即出自本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现在的人们往往会提到说被“相濡以沫”骗了,庄子的本意是侧重于相忘于江湖的。其实对于爱情而言,无论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任何一种都是极为浪漫的选择!


  第七篇:《应帝王》,此篇主要论述君王应该怎样自理天下,自然庄子是赞同“出世”的准则,提倡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选择。

“外篇”十三篇:


  第一篇:《骈姆》,“骈姆”的意思就是大拇指旁边多长了一个手指的头,社会中有人天生六指就属于这种情况,此篇主要说人应保持自然的天性,顺应自然,反对矫行仁义。


  第二篇:《马蹄》,此篇讲诉野马在自然中自然自在,遇到伯乐后,却被配上马橛,钉上马蹄,各种折腾,说是爱马,其实是害了马。也是主要表达《骈姆》篇里应保全自然天性,反对圣人仁义礼乐对人戕害的思想。


  第三篇:《胠箧》,“胠箧”意思是打开箱子,说的是为了防止小贼撬开箱子偷盗,人们选择扎紧绳索,加固锁具;然而真正的大盗来了直接连箱子一起搬走,锁的牢固反倒便于大盗搬运,世俗之人的聪明之法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读到这篇时感觉跟前不久上映的《美国队长2》的主旨有点相像(跨度似乎有点大):人们为了获得安全甚至愿意放弃自由,为了维护安全的天空母舰一旦落到坏人手里反倒成了破坏安全的工具。虽然东方西方,古代现代差距巨大,但是背后的道理或者说梗都是一样的,这个咱们祖先早几千年就玩过了。


  顺便说一下,《美队2》确实比前作在整体上提升了一个档次。冬兵和美队之间的纠缠真是太虐了,巴基可一定要跟美队在一起啊,美队这表现绝对是真爱!!


  第四篇:《在宥》,“在宥”是存在宽恕的意思,此篇主要的思想是要宽容任凭天下人自然的生活,而不要想着去治理人民;任凭他们自然的生活,就不会失去人的本性;反之,总想着如何治理人民,反倒会使民失去真性情了。


  第五篇:《天地》,天地虽大,万物生长却是平均;万物虽多,但各得其所却是一样。此篇主要阐述“无为而治”的思想。


  第六篇:《天道》,对于“无为而尊者,天道;有为而累者,人道”的论述,主要讲述天道与人道的不同和关系。


  第七篇:《天运》,此篇主要表达了大道也是不断变化的,大道又体现在万事万物上,所以万事万物也是可以变化的。对于孔子所坚持的始终谨守仁义礼乐,恢复西周礼制法度的做法,感觉庄子的态度可以用当今的两个字来概括,曰:呵呵


  第八篇:《刻意》第九篇:《缮性》;前者讲述“养神之道”,后者讲述如何修养性情;总体来说就是坚持到家的恬淡平和,顺应自然。


  第十篇:《秋水》;此篇的主要思想是表述是非对错都是相对的,荣誉贵贱也是五常的,也是时刻有可能转化的。整篇都散发有一种“相对论”的思想。


  高中课本选取的即是开篇第一段第一小节,文笔流畅自然,有画面感。


  本篇的典故共有两个,一个是著名的”曳尾于涂“,另一个则是”濠梁观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均出于篇尾。


  第十一篇:《至乐》,即最大的快乐,庄子认为至乐活身,最大的快乐能让人长久的生活。此篇即讲述如何才能做到”至乐活身“。


  第十二篇:《达生》,此篇通过十几个寓言故事来论述”形全精复,与天为一“才能够真正的养生。


  第十三篇:《山木》,此篇通过第一段山中大木因为无所可用所以没被砍伐,最终能够长久生长的故事,连同其他的八个寓言故事一起,论述了平常人如何在社会中保全自己,躲避祸害。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顺时自然,同于大道的思想。


  第十四篇:《田子方》,此篇讲述如何才能够保持真性,如何才能领悟大道,通过大大小小的语言故事来阐述思想。


  第十五篇:《知北游》,此篇主要论述什么是”道“,何谓”大道“,庄子认为大道无处不在,包裹万物,无边无际;同时大道又虚无难觅,不可问、不可见、不可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名句即出自此篇。

杂篇:


  第一篇:《庚桑楚》,此篇意思讲述如何用大道来养生,若想养生要做到外不受诱惑利益干扰,内不受生死恐惧担忧,只有这样,才能接近大道,以养全身。整篇文字比较晦涩难懂。


  第二篇:《徐无*》,徐无*是个人名,姓徐,字无*。取了这个字也不知道是不是个倒霉孩子。此篇一共有十四个寓言故事组成,讲的是如何保持真性。故事想象奇特,不想深入研究的完全可以当十四个奇幻小故事来看。当然,我是不会告诉别人我就是这么干的。


  第三篇:《则阳》,此篇讲述道的特征和如何存在的问题。庄子的大体意思是:道是存在但不可以名说的。此篇也是通过诸多寓言故事来论述思想的。


  第四篇:《外物》,外物意思是外来的祸患,庄子认为外来的祸患是没有常规的,人要像不被外物干扰,就要顺应自然,荣辱不惊,如此才能安世处世。


  “涸辙之鲋”的典故即出自本篇:“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另外得鱼忘筌“的成语也出自本篇。


  第五篇:《寓言》,寓言意思是寄托的言论,此篇第一段说明”寓言“、”重言“、”卮言“的不同,其他几段则在论述如何学道以及学道的方法。


  第六篇:《让王》,”让王“即把帝王之位让给贤者之意。此篇讲述了各种退位让贤以及贤者注重自我完善而推辞不受的故事,体现了庄子的重生轻物的思想。


  有意思的是,苏轼认为《让王》《说剑》两篇文字浅陋,《渔夫》《盗跖》诋毁孔子,这四篇应该不是庄子写的,是别人写的赝品。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词,后世对此存有争议。


  不过感觉上此篇和《说剑》篇文字确实读起来容易了许多。


  第七篇:《盗跖》,”盗跖“就是大盗的意思,此篇虚构了一个孔子劝盗跖改过自新,却反被盗跖训斥了一番的故事,堪称一篇精彩的小说。文中庄子借盗跖之口将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体无完肤,可是说是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淋漓酣畅的围剿。看完就感觉一个字:爽!


  第八篇:《说剑》,”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说剑》一篇情节完整,人物鲜明,是一篇精彩的小说。不过文中赵文王与庄子并非一个时代,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此篇即使不是赝品,也并非庄子亲自所作,可能是庄子后学的作品了。


  第九篇:《渔夫》,此篇同样也是批判孔子。借一个渔父之口,抨击孔子提倡的仁义礼乐、纲常伦理都是束缚人的东西,只能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艰难,与道家”保持天性,返归自然“的思想大相径庭。


  同样是批判儒家,《盗跖》激烈而尖锐,《渔父》则沉稳而内敛,一张一弛,将庄子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看法和自己所坚持的主张阐述的形象而又生动。


  第十篇:《列御寇》,此篇大致将如何养神寻道,超脱生死的思想。此篇读起来感觉里面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其中几篇都充满了很强的奇幻色彩。


  庄子最*舌的寓言故事即出自此篇,即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出使秦国大获成功,返回时带了几百乘车马跑到庄子这来洋洋自得。庄子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当即讥讽道:听说秦王有病求医,能为他去除一个脓疮的赏车一乘;能给他舔痔疮的就赏车五乘,你如今得了这么多车,一定是舔了很多痔疮吧!”


  文人不好惹啊!发起飙来确实挺刻*的!


  第十一篇:《天下》,此篇为全书的最后总结,通过列举当时几个不同学派之间观点的异同和研究的深浅,对自己所持的道家学说进行了相应的界定和其根源进行了探究。


  以上便是《庄子》三十三篇的大概内容。庄子的著作,既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传承和丰富,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充满了奇特想象的瑰丽的世界,变化万千,引人入胜!

长春观道学讲堂第八讲

题目:九九道德经之为无为,无中生有,顺天应人天地根

讲课:台湾学者韩荣华博士

时间:年3月28日/乙未年二月初九(星期六)上午09:29

地点:武汉长春观道藏阁二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三十三篇都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