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节选|张真山长·庄子网上书院讲录
整理:璧如
校对:吴慧然
编辑:子来/此木
图片:张真山长绘
温故:连山先生《逍遥游》
讲录精彩回顾
君子不器
生命的宏大与弱小同在,每个生命都好像有个口袋一样,也可称为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又说“藏器于身”。君子不器而大器,构成了器的本相。类似于无为和无不为是一样的。
今天,太多被我们总结的经验,和越来越容易获取的知识,反例构成了“让人成为一个人”最大的障碍。我们已经被锁定在我们习惯上,习惯了自欺欺人。
“鲲”——方以智把它注成是最小的鱼。《尔雅》里面说:“鲲,是鱼籽。”《尔雅》是最早注文字的一本书,这本书大家是要看的。一个《尔雅》,一个《白虎通》,大家都要作为常用工具书来看,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
最小的鱼称为鲲,庄子突然就笔锋一转,叫“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先是北冥这样一个任何物质都没有抓头的地方,突然出来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给它命名叫“鱼”,这个“鱼”的谐音就是多余的“余”,就是突然溢出来。庄子后来说,“尘垢秕糠犹陶铸尧舜也”,讲的就是这样。所谓圣人之余事,无论读书还是治天下,这都是人之余事。余事,像吃喝拉撒、挣钱、买房子、买电脑,这真的都是生命的余事,这并不是生命必然的目的啊。一万年前有人类,那个时候人类没有卖电脑,也没有买电脑的。不会上班打卡,也不妨祖先做人。
无论古人今人,生活都会很琐碎,但琐碎不是生活的目的。佛陀说不能着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就是人可以寿,可以是群众,但这些相,并不是生命的本相。
怒而飞
《逍遥游》开篇,庄子一系列的颠覆就出来了。一下子找不到北了,这就对了。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又出现一个名字,“鹏”。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画家画鲲鹏展翅,就是画一个大老鹰,当然画大老鹰也是不错。但是那个东西与庄子所说的鲲鹏没有一毛的关系,一根毛都不是。鲲,所谓鱼籽,其实不是鱼,也可以画个鱼说是鲲,打比方嘛。鹏,所谓古凤鸟。古凤鸟是个什么鸟啊?就跟古龙是一样的,基本上都没有这个动物,完全是精气,是游*,是老百姓说的元神流动而已。后学以鹏为老鹰,为座山雕,就很搞笑了。再说一遍,我不反对画家们画老鹰,画家自己可以不知道鹏不是老鹰,但是,必须得清楚,他画的老鹰,不是鹏,两回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个叫鹏的鸟,它的背,为什么要用“背”?图南背北,庄子用字都极为精准,不知道几千里。这个鸟的背有多大,则北有多大,“不知几千里”不是几千里啊,而是不可以用人间的度量来衡量它,此鸟与时空等量观。
“怒而飞”,不是发怒啊,这个“怒”是春天到了,百花怒放,怒生,忽然就像是喷发出来一样。传说中的顿悟也是这种怒放的状态,就是突然就绽开了。这叫怒而飞,有一种创世的味道,这个世界忽然就打开了。后来霍金说是爆炸,霍金只能想到爆炸,可怜他没有机会读到庄子。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个爆炸,所谓爆炸,要表达的是无中生有瞬间的化生,一下子都有了!这种化生,就是庄子说的怒而飞,忽然就飞扬起来了。
“其翼若垂天之云”,翼是大鸟翅膀。大翼像扯天扯地的云彩一样。所以无论是古人今人读到这都会觉得,哇,庄子想象力好丰富,好浪漫啊。这真的不是想象力,类似想象力,这背后都有所指。
未完待续,连载中……
张真
字抱一,号连山。
籍占安徽蒙城,经学私淑先圣,绘事师武隆肖中胤先生。
创建连山堂卮道工作室。
时任北京象罔书院、歙县竹山书院山长。
常以老庄接引门人,从游者日众。
门人辑其文而成《无端崖》一册。
长按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