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志《汲古丛谈》-86
《蓝桥》的前世今生
小时候听二人转《水漫蓝桥》,讲述学子魏奎元井台讨水,巧遇青梅竹马的蓝瑞莲。两人青春相仿,才貌相当,携手反抗封建礼教,前缘再续,相约子夜时分,追求自由爱情。可怜魏奎元蓝桥下躲雨被山洪冲走,蓝瑞莲“怀抱蓝衫遮粉面”,徇情自尽。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当时还不懂爱情的我。
后来听到另外一个版本,和小时候听的大不相同。唱腔也是老的,唱词打情骂俏。行家说这才是正宗老本的《蓝桥》,因为故事发生在井台边,又名“井台会”。
此时我才突然醒悟,过去听蓝瑞莲唱:“不叫婆母管得紧,请到家中把茶餐。井台喝口清泉水,要的什么银子,要的什么钱”。井台喝水倒是不用讲钱,但也没必要和一个不认不识的大小伙子说什么婆母管得紧不紧的事儿,跑题了不是。原来当年的文艺改良是边上演,边改编,这是删削不彻底留下的蛛丝马迹。
两个版本的《蓝桥》故事类似,然而男女主人公的思想动机全然不同。老本的公子魏奎元见蓝瑞莲美貌,搭讪调戏,互报家乡,原来是“一起烧过野鸭蛋”的旧相识,遂相约私奔,后遭天谴,双双命丧蓝桥洪水。
渐渐知道全国各剧种都有这个剧目,故事发生地众说纷纭。洪水的情节与《庄子》中尾生的故事相类,井台讨水的情节与唐代传奇《裴航》的故事相类。魏奎元又作尾魁元、魏魁元、魏景元、魏文奎、魏秀时。蓝瑞莲又作兰瑞莲、蓝玉莲、田瑞莲。蓝桥又作兰桥、岚桥、岚溪桥、澜桥。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淮剧《蓝桥会》搬上银幕,谢晋执导。
《水漫蓝桥》使人想到水漫金山,“水漫”本是天谴与报应、社会舆论的惩戒,但是“白蛇精”一度获得反封建巾帼英雄的美誉。同一个《蓝桥》故事蓝本,今本是反对封建,老本是勾搭成奸,文人的笔真是狡狯。“横看成岭侧成峰”,立场不同,褒贬有异。
注释:
1.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年版《水漫蓝桥》,张震、王典整理,金士贵编曲,张文顺导演,韩子平、董玮演唱。
2.《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3.清朝以来,曲剧、锡剧、淮剧、川剧、吕剧、京韵大鼓、秦腔、二人转、评弹、*梅戏、坠子等诸多剧种,都有改编《蓝桥》。情节有繁有简,内容框架和角色基本定型,出入不大。
4.“尾生抱柱”见《庄子·杂篇·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5.“井台讨水”见唐代裴铡《传奇》中《裴航》一则。又见《太平广记·卷五十》。
6.水漫金山是《白蛇传》中情节,白娘子与法海斗法,以大水淹没金山寺。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7.苏轼《题西林壁》。
陈颖志《汲古丛谈》系列文章
陆续推出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