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老子庄子禅宗让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智慧
TUhjnbcbe - 2021/1/12 16:31:00

编者按:老、庄哲学和禅宗解决的都是人生问题。老子的观点认为:物竞天择,弱者生存。禅宗虽然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但是这个宗派很特别,这个宗派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变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佛教。

一个人要活得好,要能够成功,要怎么样呢?要软一点、要柔一点、要弱一点,要把自己放得低一点,越放得低,生命力越长久,就越能够成功。

庄子的观点是“真实而自由地活着”。你感到自由你就是自由的,你觉得幸福你就是幸福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去作标准。

老子、庄子、禅宗刚好是一个辩证法的发展关系。没有执迷的心思,人就自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出现以后,一直为中国知识界所喜爱的原因。

禅宗虽然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但是这个宗派很特别,这个宗派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变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佛教。而这个宗教里面产生出来的哲学,我个人认为就是一种人生哲学,而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是上承老庄的,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道家学派。那个时代是我们民族的*金时代,也是世界文明的*金时代。

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老子、庄子、禅宗对人生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有什么区别?大体上可以这样说:老子留下的人生智慧,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弱者生存。我们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世界竞争很激烈,所有的生命体都在竞争,所以要与时俱进。老子的观点是:天择物竞,弱者生存。谁能活下来、谁是适者——最弱的。

《太平御览》有个故事,说这个老先生,他也有先生,他也有老师,他的老师叫商容,故事后面说了一句:商容者不知何许人也。这本书从头到尾贯穿的,就是这样一个思想。老子说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水。最脏污不堪的东西的是什么?还是水。再大的城市洪水过来,没了。再硬的石头,也会水滴石穿,没有谁能够战胜水,为什么?水最柔软。老子还说一个人什么时候是软的?活着的时候是软的,什么时候是硬的?死了以后,僵尸、白骨。什么意思?硬的就是死的,软的就是活的。所以他一再强调做人要低调,不要贪得,这样一种思想就叫做“无为”。

别拿别人的标准当标准

所以老子的哲学就是三个字:第一是装。老子的书里用得很多的一个词叫“若”——大巧若拙,最巧妙的好像很笨拙。这一类的话很多,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大智若愚,也是老子的思想,也是若。一个聪明人不要把聪明写在脸上,大家都知道你聪明就麻烦啦,就要装得傻乎乎,憨憨的。

这个“装”在*治家那里叫韬晦,在老百姓身上叫装蒜,总而言之就是装孙子、装傻、装愣、装糊涂。历史上最会装的人是谁?司马懿。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司马懿是最会装孙子的。诸葛亮要跟他打仗,他不出来打,诸葛亮把女人的衣服送给他,他也不出来打。“我女人就女人,我就不打”,最后他成功了。第二是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韩信因为喜欢宝剑,穷得要死,饭都没得吃了,穿着破衣服,但是有一把剑挂在身上。来一个流氓无赖,说:“你小子凭什么带剑?你这剑能杀人吗?有本事你把我杀了,没本事就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那最后韩信怎么样?钻过去了。韩信如果不钻过去,后来能够成为大将*吗?第三是让,让一让不要争,《老子》这本书里面反反复复讲的就是不争,不要争论也不要争夺,也不要争取,讲究“无为而治”。只要记住“装、忍、让”,你就能够长久,你就能够成功。

但是我们今天要辩证地看,不能说一切的装、一切的忍让都是对的。首先,想一想我们这个民族,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老子的那一套来,装、忍、让,什么事情都不赶在前面,因为老子有一个观念叫做:不为天下先。为什么呢?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谁走在前面谁倒霉。如果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领导干部,所有的城市都抱着这样一个观念,那请问我们中国如何实现自己的和平崛起?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呢?如何发展我们的经济,如何建设我们的社会呢?又如何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小朋友、一个小伙子,提出八个字的口号,我很赞同——高端做事,低调做人。

我们可以从老子的思想里面看出来,老子虽然主张“无为”,但是他的“无为”是假无为,他是怎么说的——无为则无不为,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跟人家争,人家谁也争不过你,说到底还是要有为。老子不但是要有所为,而且甚至要大有所为,要无所不为。“无为”也就是可以无所不为,再换句话说,要有所为就要装作无所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后发制人,这都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用在*事上,尤其是处于弱势的*事上是有用的。所以说老子的无为是假无为,这一点是明确的。

按照老子的这一套去做你可能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未必有意义。如果说你为了你的所谓成功,憋屈了一辈子,比如六十岁成功了有意思吗?这就牵涉到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老子没说。谁说了?庄子。庄子的观点是“真实而自由的活着”,第一真实,第二自由。只要你是真实而自由地活着,那就是幸福的。

建功立业与心灵自由

从上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是以无为求有为,庄子是以无为求无为。那么,禅宗是什么?以有为求无为。老、庄、禅刚好是一个辩证法的发展关系。尽管老庄一再地讲无为,但是作为人也好、作为社会也好、作为民族也好、作为国家也好,是不可能无为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冲突?于是就有了禅宗。

真正的禅宗是在唐代出现的,因为隋唐之际有一个重大的*治体制改革——科举制。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干部制度是一个大问题。秦汉实行的是“察举制”,就是由组织部门到地方上去考察,或者由地方上向中央推荐。察举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东汉末年一首民谣说的“举孝廉,父别居”。所以到了三国的时候,曹操就提出“唯才是举”。

到了隋唐就又换制度了,叫科举。“科”就是考试、科考,通过考试来推荐官员叫科举。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任何读书人都有了做官的机会。第二个结果,就是这个时候的官是真正能上能下的,这个时候摆在读书人面前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仕途顺利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你的仕途上不顺利怎么办呢?我想起孟子的话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在这样一种制度下,禅宗应运而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什么要有这句话?因为他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众生皆有佛性,才可以普度。既然众生都有佛性,我们就会问一个问题,坏人有没有佛性?有!这叫有慧根。你必须承认坏人也有,否则你的众生皆有佛性就不能成立,那坏人怎么成佛呢?放下屠刀。只要你放下,所以也叫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既然只要这一下、一刹那,那以后结论是什么呢?该干嘛你干嘛!你要知道唐代的那些知识分子,韩愈、柳宗元、白居易,这些人他们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他们也要解决人生解脱的问题。他们要在官场上出出进进,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禅宗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我该干嘛?我该当官我还当,我该做事我还是做,关键在我的心灵是不是自由的。我的身体可能不太自由,人在官场是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心也不由己吗?你心要“由己”啊!不过,你现在心不由己也不要紧,将来你退休的时候还可以立地成佛,它不就解决了?所以禅宗的高妙之处,就是它按照辩证法的这样一个思路。它对这个世界做了彻底的否定,由于彻底,所以当它否定了一切以后,就变成了一切都可以不否定了,这是辩证法。所有的都否定了以后,就所有的都可以不否定了,也就自由了。

所以禅宗的得道途径就是该干嘛就干嘛,这就叫做以有为求无为。实际上就是说,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你该做的都可以做,没有关系,但是不要偏执,不要认为非得到什么、非得当多大官、做到什么级别。没有这个执迷的心思,人就自由了。(千里草)

转自世纪名堂

明天继续...欢迎荐稿:shenxinlingdao

.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庄子禅宗让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