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太乙金华宗旨bull天心章bul
TUhjnbcbe - 2021/1/14 1:13:00

《太乙金华宗旨》是中国清代道教有关内丹术的着作,全名《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是全真派道家修炼的内典。此书共十叁章,它直接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不是着重论述玄理。本书的全名为《吕祖先天一炁太乙金华宗旨》,世传为吕洞宾所著,本书中每一章都以「吕祖曰」开篇。另外本书的第一章有一段关于《太乙金华宗旨》法脉传承的描述“自太上现化,东华递传岩,以及南北二宗,全真可为极盛。??”翻译成现代的语言既是:「道教的鼻祖老子传道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将此法递相传至唐朝的吕洞宾(吕岩),吕洞宾传至宋朝形成南北二宗,北宗全真派现在极兴盛」。另外,有的版本在最后一章有一句话「子辈各宜勉力行去,错过光阴真可惜也,七子(指全真派北七真)勉之」。所以,《太乙金华宗旨》也常被认为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王重阳所著。??

《太乙金华宗旨?天心章?第一》

原文/注释/译文

纯阳祖师曰:

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①。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②;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③。自太上化现④,东华递传至某⑤,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谓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曰,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必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曰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今叨⑥为度师,先以太乙⑦金华⑧宗旨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⑩之旨。今所传之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

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味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曰月中?。??

《*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者?方寸中具有森罗萧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君主也,寸田犹宅舍也,光乃主人翁之纯觉德用也?。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

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

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无尤堂注释:

①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就是“元神”。“道生一”的“一”即“太极”,也叫“一炁”或“混元一炁”,这炁,是绝对的“一”,是有情、无情、宇宙万有共同的“纯一元素”,对于有情生命而言,这个“一”也叫“性”,是生命的心灵和形体的之所以具备可能性的前提。以人的生命表征向其源头追溯,可分为:元精,即生命之所以具备凝形聚器功能的作用根源;元炁,即生命之所以具备运化周流的功能的作用根源;元神,即生命之所以具备觉知显了的功能的作用根源。这三元,本质是一。故而,吕祖在此处有“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的开示。

②天光:首先,天分为形而下之天和形而上之天。形而下之天,就是有形之“天”,即与地相对的“天空、太空乃至于虚空”;形而上之“天”即“道”。此处“天光”,是指与道不二的每个人的真心自性,而这真心自性本来就具有的无上圆满大光明。恰如六祖《坛经》语:“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③传一得一:《庄子》有“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坛经》有“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故而这里的“一”,是指“心道不二”的“道”与“真心自性”。

④太上化现:原为“太上见化”,“见化”显为讹误,今按闵一得版订正。太上,意思是至高无上的创生者,此处指太上老君的简称,也可指大道、上帝天帝等。

⑤东华递传至某:东华帝君,王玄辅,字少阳,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某,指代替自己或自己的名字,如“某,张飞是也。”在这里指吕祖自称。

⑥叨:叨受,音tāoshòu,自谦之词,犹承受。

⑦太乙:又称太一、泰一,《庄子》中有“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即道家所称的“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有时也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炁,即混元一炁。

⑧金华:即“金丹”。何为“金丹”《悟真直指》指出:“金丹之道余无他术矣。这个金丹,即人秉受于天,至善无恶,良知良能,圆成无亏之灵根,乃先天至阳之炁凝结而成者。”金喻不坏,丹喻光明。华,即光,而非有形有色之花。

⑨宗旨:意思是宗教的教义,此处指主要旨趣、精要。

⑩非一超直入:一超,超越一切具有对立属性特征的现象世界;直入,直接明真心、见自性、现真我,直接证悟自性真我,也叫元神婴儿,与绝对真实存在者、创生者、无上大道不二合一之圆满境界。

?性功:明真心,见自性,证真我的功法、法门。按六祖《坛经》有“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之语,又有“内心谦下是功、自性建立万法是功、不离自性是功”的阐释,可资借鉴。

?第二法门:第一即太乙,即真心,即道,余皆二法。第二法门,是指即与证悟“第一义”绝对真谛而言的证悟世间相对真理的法门。

?真炁:即炁,也名元炁,又称混元一炁,先天纯阳之炁。

?水乡铅,只一味者,此也:唐崔希范《入药镜》有:“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只有这个才是修真的本真依据,唯此先天纯阳一味真药,而不是后天的能分别判断的神识思维和有形有相的气息气机。此处,原文将“一味”讹为“一位”,故更订。

?回光:光,真心自性的纯觉德用,即纯然如实无分别觉知。回光,即回复纯觉之本来。心不迷于外物,心不逐于外境,心不困于俗情,虽有情而不失其中和节度,不为情所困所累,这就是回光之义。

?逆法:张三丰祖师云:“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颠倒,是对世间法的贪求执念,对世间法的变幻无常的选择忽视与拒绝承认,乃至对真心自性的漠视、遗忘甚至不自觉的受环境影响而想当然的进行否定。那么,“颠倒颠”,就是把这颠倒见解再颠倒过来,恢复正知正见,即是“颠倒颠”,也叫“逆法”。

?天心:天心,即道心,宇宙心,在生命而言,就是自性真心,就是“真我”。《心经》中“观自在”,即观此。可参考闵一得版《太乙金华宗旨》有:“然天心一窍,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而开,只可默存以俟。欲识其存,不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丹书所谓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才是如如,一开永开也。”

?日月中:日月天罡,在人身即是左目、右目与眉心,先天神人皆具三目。人知修炼,功行圆满,天目即开。日月左右合而为“明”,日月上下合为“易”,日月内外合而为“丹”。至此,“日月中”,其义自明。

?《*庭经》:又名《老子*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庭外景玉经》和《*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相传作者为老子,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

?寸田:田,即丹田。在古代修炼和道医界都有“三丹田”之所,也有“周身无处不丹田”的说法。寸田,在这里显然指上丹田,祖窍穴。眉心印堂穴就是古代修行者不传之秘祖窍,“祖窍”叫“窍”而不叫“穴”,是为了突出它在修炼过程中的极为关键的作用。因其方位描述,而称之为“上丹田”;以其体积描述而称之为“寸田”。另外,中丹田是两乳间连线与体前中线相交于胸前处的“檀中穴”,下丹田是体前中线上、脐下三寸之位“气海关元穴”。下丹田是储后天精之库,中丹田是储后天气之所,上丹田是储后天神之炉。《云笈七签(卷五十)?三一九宫法》有“两眉间(印堂)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此处丹田指泥丸宫,可资参考。

?尺宅:指颜面。眉、眼、口、鼻所在处。《*庭内景经·脾部》有:“主调百穀五味香,辟却虚羸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梁丘子作注:“尺宅,面也。”

?治生:治生,即庄子所云“养生”。《*庭外景经?上部经第一》有:“长生要妙房中接,弃捐淫欲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郁罗萧台:为原始天尊升坐之台,见《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开篇即有:“尔时,元始天尊在玉清圣境清微天宫郁罗萧台之中,森罗净泓之上,现虚无自然有为真圣相”。《宗旨》原文“森罗萧台”,显为讹误,故订正。

?玉京丹阙:玉京,是道家所称天帝居住之处;丹阙,赤色的仙都宫阙。

?至虚至灵之神:即元神。

?虚中:没有杂念﹐心神专注,一心不乱。

?灵台:《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晋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道曰祖土,曰*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祖土、*庭、玄关、先天窍,皆指祖窍穴至睛明穴这一部位,对于实修而言,此一处为周身诸窍的关键总枢。

唐朝司马承祯说:“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大包天地浑无际,细入微尘不见颜,此处名为祖气穴,虚无一窍正中悬。”

《性命圭旨》:“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功夫。”

《养生秘录?中*内旨》说:“中宫即*庭,即玄牝,即先天一气,即玄关一窍,即至善之所,即*极之道,即允执厥中,在五行谓之土”。

?盖天心犹君主也,寸田犹宅舍也,光乃主人翁之纯觉德用也:此处依闵一得版《太乙金华宗旨》版本和六祖惠能大师《坛经》为依据,进行修订。

?周身之气:此指周身后天之气。气,有呼吸、运化、循环、周流的含义,还有有能量、免疫、功能技能含义,诸如:气息吐纳之气,有营卫之气、气血之气,还有脾气、中气等。

?光易动而难定:指心意容易攀缘外物,逐境生心,执著妄想,而很难入于外不着相、内不着空、一心不乱、如实觉知的定境,这真的并非易事。

?此光凝结:即入甚深禅定,也叫大定,即《心经》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法身:法身,即与有形肉体相对的灵*得一绝对净化,回复本来面目,证得清净圆满光明不生不灭的“真人、真身、真我”的灵性修为最高层次,与道不二合一的究竟解脱境界。

?凝神:太极大师李亦畬有“凝神致虚”一语,儒道皆九为最高最上义,“九霄”指一切天,这里以“神凝于九霄之上”比喻“炼心合道、道心不二”的圆满合一境地。《抱朴子?畅玄》有:“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九霄:表示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九是数之大者,代表至阳,所以九霄有“至高之天”之意。《太清玉册》卷八称九霄名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经称九霄各有大帝主之。

?默朝飞升:原句为“默朝上帝,一纪飞升”,出自《无上玉皇心印妙经》。道教有三清上帝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另有昊天上帝,又称皇天上帝、天帝、老天爷等。主宰宇宙万物的神,儒教最高神,代表天或者等同于天。

“默朝”,无为清净之至,则元精元炁元神,三元合一,现出本来婴儿元神真面目。盖一般内丹修炼:百日筑基,功在下田;至周天功成,则移至中田;一年胎成,则由中田移居上田,而出神焉,故曰“一纪飞升”。“一纪”即一年。

?纯想:一心不乱,甚深禅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言“无分别、念真如”之“无念”,即“纯想”。

?乾宫:丹功圆满,顶上纯阳放大光明处。

?身外有身:指血肉骨骼脏腑四肢百骸所构成身体相对的灵*净化到极致,即完成绝对净化,则自然清净元神显出,而获得不生不灭的法身。

?神明变化:神明,指一旦元神圆满觉醒,则证悟“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祂的神妙,祂的光明,祂随因缘的变现世界形色,祂依念头化成大千百态。

?各师于心:“师”就是六祖所说的“善知识”。“师于心”,是在讲外在的导师是指引修行者实现内在“心灵”觉醒,这个能觉醒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导师,故而“应当师于自己的心灵”,这就好比如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开示:“自心内有知识自悟。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活:一是指按金丹妙诀实修须要圆融灵活,而不机械死板操作;二是指保持如实清晰纯然的觉知,不能陷入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和无情木石一般“死禅”。《坛经》中的这16个字:“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此“通流”即“活”真义。在《坛经》的原文中,惠能祖师是这样解释:“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题,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聪明:通常指耳聪目明。此处指有极高的悟性。

?沉静:沉指沉浸其中,静指专注宁静而心不躁动。

[白话译文]

自然,就是道。道没有名字,没有形相。道对于生命而言,不过就是“性”,就是“元神”罢了。至于性命修炼具体入门之处,因性命是抽象的概念,是摸不到看不着的,只有从在“自性”上着手,而“自性”也是摸不到看不着的,只有在双眼上着手实修了。?

自古以来仙真传道,都是口口相传,以真心印真心,心心相印,代代相传,自从太上点化东华,一直递传到我吕某,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全真道教可称谓极盛了;不过说是盛,盛在人数众多;其实是衰,衰在心传断绝,直致今日,真是泛滥到极点,凌替到了极点,物极必反。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慈悲普渡,提出教外别传的原则,来接纳根器不凡的人,听道者可算是千载难逢,学道者可算一时机遇,大家都要体会许祖度人的苦心,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和待人处世方面立定脚跟,然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我现在荣幸的担任度师,先讲解一下“太乙金华宗旨”,以后再逐章细为介绍。?

所谓“太乙”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一般炼功的法诀虽有很多种法,但都要借有为之术,以达无为之境,所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而这里所传授的宗旨有些不同,一开头就直接提出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更为玄妙。?

所谓“金华”也就是光。那光有什么颜色?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用这个名词,内涵包藏着一个“光”字在内,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气。《入药镜》所说:“水乡铅,只一味”者,就是说这个。?

回光的功夫,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左右眼)的中间。*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的话,那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那不是指天心,又是指什么?这一方寸的地方,居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玉京丹阙之奇观,这里居住的元神,祂至虚能宇宙大千,祂最灵能映人生百态。儒家称这里为“虚中”;释家称这里为“灵台”;道家的称呼有“祖土”、“*庭”、“玄关”、“先天窍”等等。

天心就犹如一个国家的君主,寸田就相当于住宅,光就是主人翁的纯粹平等觉知的德用。所以只要一回光,则周身之气都要上朝尊奉元神旨意;就像圣王定都建朝,万邦使者都持有玉帛前来朝贺;又像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俯首听命,各司其职。?

各位只要实修践行回光之法,这就是打开众妙之门的无上真谛。不过,还要注意的是,那光易动而难定,回光一久,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自然法身,最终能够凝神于九霄之上。心印经所讲的“默朝上帝,一纪飞升”者就是指此也。?

谈到按《太乙金华宗旨》开示去修行,就没有比“纯想”,更为直接高明的其它提升进步的法门了,所以只要抓住“一心不乱甚深禅定”这一核心技术,真正按“纯想”去实修就是了。

《楞严经》说:“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这里提到的“天”,并不是指有形的苍天,而是隐喻“真正法身在乾宫(顶上)显现生成”这个要旨。经年累月,积功累德,自然就会获得“身外有身”的成就。?

金华就是金丹,祂的神妙,祂的光明,祂随因缘的变现世界形色,祂依念头化成大千百态,这一切各都要从自己的“心”中找答案。?我在这里开示的妙诀,虽然没有丝毫偏差,然而是需要融汇贯通,灵活把握的。这就全要靠修习者的聪慧睿智,又要求修习者必须要沉心静气,故而,如果不是极其聪明的人是不能实修的,不是极其沉静人也是不能持守的。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乙金华宗旨bull天心章b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