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的是《古典中国画里的华夏气象》第一季《先秦礼范》的第?集。主角是庄周。主题是不羁。有一句诗,很多人都知道,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名句。这幅《北溟图》(見下圖)描绘的即是面朝大海的故事。只是,所在非春暖,所见也非花开,而是体现了另一种中国人的境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原典出自《庄子》开篇《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渤海古称北海,亦即北冥(一曰北溟)。▲[明代]周臣《北溟图》,绢本设色,.9×28.3cm。美国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藏。整幅作品以横轴手卷的形式进行创作,卷首为波涛汹涌的北海,随着视线的移动,画面过渡到岸边礁石,参天大树。进而是筑在岩石之上的楼台高阁,阁中端坐一人,凝视大海(见下图)。他当然想过春暖花开,不过,他更向往逍遥自由。于是,他“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幅《北溟图》可以说画出了“逍遥游”的精髓。尽管我们未见大鹏,却实时出现在我们脑海中。还有那双美丽的蝴蝶(见下图)。它们对于庄子的梦也是充满好奇。它们想知道,梦里的东西难道比楚王的聘请还重要、还好么?▲[明代]陆治《梦蝶图》,绢本设色,尺寸不详。藏处不详。曾经,楚威王派了两位大臣来请他担任令尹(也就是宰相之职,愿以国事相托),非常客气地说:“大王想劳烦先生帮助他管理*务。”庄子却头也不回,仿佛自言自语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有年了,楚王却还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包裹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被人敬供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生活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深有同感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庄子笑说:“既然这样,请回去禀告楚王,说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里。”他的好朋友惠施(约前-前)在梁国为相,庄子很久没见到他,想去看望他。有人却向惠施打小报告说:“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惠子很是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查了三天三夜。▲[元代]刘贯道《梦蝶图》,绢本设色,30×65cm。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藏。庄子从容前来,不无调侃对老朋友说:“南方有只鸟,其名凤凰,你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翱翔,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鹞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鹞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你也想用梁国来吓我吗?”他把所谓的权力比为“腐鼠”,不屑一顾!他追求的是如鲲鹏一样的逍遥和游鱼一样的快乐!不羁的灵*,化作一只翩跹的蝴蝶,快乐地在时间里自由地舞蹈,“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明代]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册页)之(访庄),纸本设色,21.4×29.8cm×2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顺便说一句:庄子和惠施的友谊很好,两人经常斗嘴。曾经,惠施在失意时去见庄子(见上图),因而才有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濠梁之辩”。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相比于惠施,庄子更向往自由。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感慨。自古以来,我邦合格的官员不多,纯粹的思想者更少。“学而优则仕”不但是古代诸子的目标,也是现代学者的方向,惟独庄子是个例外——他的思想对于中国而言非常重要,他的人格于中国更加不可或缺。中国从来不乏宏伟的思想,而是极其缺少高贵的人格!陈寅恪先生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用作庄子一生最好的概括!
文
新城游子
来源
斯文于此
▲文木:《古典中国的侧面》(点击↑购买签名版)
中国工人出版社,年2月版
本书通过勾勒不被注意的王朝兴衰之细节与侧面,探究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与历史变迁的轨迹与原由,以期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寻找一个美丽的结果。END
//////////////////////
《印证——第二回当代书家用印题跋展作品集》
年1月出品
//////////////////////
//////////////////////
//////////////////////
添加书艺公社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