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新建庄子生存与快乐之道
TUhjnbcbe - 2021/2/4 9:39:00
黑山获外国直接投资达42亿欧 http://www.hurund.com/bdglcfz/166342.html
《庄子》是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涵之玄深,想象之丰富,构筑之奇特,笔调之婉曲,意气之豪纵,文辞之奔逸,性情之率真,当得是震古烁今。读之时而如饮鸩啜蛊,不禁神*摇荡,迷离恍惚;时而又如醍醐灌顶,仿佛憬然有悟,久梦乍回。甚至可以这么说,还没有哪一部书像《庄子》一样,无论是在积极方面还是在消极方面,对后世的影响都是那么十分的深远而广泛。


  一、《庄子》“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什么叫“寓言”?言在此处而意在彼处,就叫做寓言。庄子笔下的河伯海若、山灵水怪、浑沌魍魉、鸱鸦狸牲,林林总总,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寓言世界。寓言的魅力就在于借助故事来寄托真理,这要比抽象的说理更具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什么叫“重言”?重言就是借重古代先贤或当世名人的话,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庄子》这部书里,一会把*帝、尧、舜、禹、文王、周公等诸多大咖抬出来,一会把老子和甚至他不太瞧得起的孔子、颜回等抬出来,意思就是要告诉人们,我说的你可以不信,但这些重量级的人物说的总该信吧。当然,这些“重言”一般都是无从考究的,他们说过还是没有说过并不重要。当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不够用了,就又再造一批乌有先生,让他们说自己想要说的话。在《庄子》这本书里,所有的圣贤都只不过是庄子的代言人而已。


  什么叫“卮言”?卮,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这个酒器有个特点,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卮言就是未经刻意思考、不带主观评价的自然随意之言,也就是无心之言、支离之言。庄子认为这些都不是我想要说的,我只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只是把大自然想要表述的东西通过我的口说出来而已。


  为什么庄子要用“三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根本就在于道家认为“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能说的,能说的“道”都不是“道”了。所以,他瞧不起孔子,大概其就是因为孔子的论述都是在讲大道理,而这些都只能算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庄子认为“言不言,终身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和晦涩深奥的思想,既让人们望而生畏、却步不前,又让人们心猿意马、神往陶醉。


  二、如何读《庄子》


  一是信马由缰、随意乱翻。读《庄子》不一定非得从开头往后按照顺序来,三十三篇之间没有必然的连属关系,都是可以独立成篇的,分则篇篇珠玑,合则天机云锦。读《庄子》就应是拿出书随意翻,翻到哪看哪,翻到什看什,随便哪一句、哪一段、哪一篇都会给以心灵的撞击。


  二是含英咀华、不求甚解。《庄子》浑奥玄妙、博大精深,得其一点便可终身受益。《庄子》不能死读,更不能读死,要读出一个活生生的庄子,用自己的心去和庄子的心沟通,虽然与庄子相隔两千多年,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组成部分,我们对生活的本源、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的思考,是肯定能与他打通的。


  我们可以把《庄子》当作文学经典来读。唐宋“古文运动”就是提倡用先秦的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来扫荡六朝绮靡浮华的文风。《庄子》是诸子散文中之翘楚,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汪洋恣肆的文风和高妙的艺术境界,为历代文人所崇尚不止。唐代陆德明的《莊子音义》就说:“庄生弘才命世,辞趣深华,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弘致。”在大自然面前,语言总是匮乏的,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因此《庄子》语言弔诡奇特、天马行空、妙不可言,从文学的角度读《庄子》,可推敲、琢磨其中的语言艺术,细细体验其超然绝伦的想象力。


  我们还可以把《庄子》当作大思想家的著作来读。《庄子》中的深刻思想和精湛分析令人拍案叫绝。可以说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端坐着三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庄子,一个是释迦牟尼。庄子是影响中国文化、影响中国人思想和价值观最为深刻的人之一,他的无神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及逍遥游思想,至今仍然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


  我们还可以把《庄子》当作哲学著作来读。《庄子》把儒家宣扬的仁义、道德统统指斥为锁在人们身上的桎梏、刑罚,称孔子和儒者为“天刑”者,即受到天和自然的惩罚。这是因为《庄子》“全生养身”思想,与儒家的“杀身成仁”、“知其不可而为之”思想完全相反。《庄子》的这个思想,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互补,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古代文人士大夫所遵循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儒道两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庄子》所论及的世界是否可知、语言与事物的关系等问题,极为深邃,可与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家所讨论的问题相媲美。《庄子》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言语是无法表述和把握世界的,他所秉持的极端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在从古希腊到20世纪叔本华、尼采的西方哲学中一直没有断绝。而庄子提出的语言与事物的关系问题、最终真理性问题以及真知的可说与不可说的问题等,至今仍然是哲学家门讨论的热点。


  当然,无论是从文学的、思想的、哲学的哪个方面来读《庄子》都会在欣赏其绚烂文采的同时,也会因领悟其深邃的思想和哲理而震撼,为能得到生命和心灵的慰藉而惊喜。


  三、《庄子》内七篇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故而有“一部全书,三十三篇,只内七篇,已尽其意,其外篇皆蔓衍之说尔”之说。如果想全面把握庄子的思想,还是应该从“内七篇”着手。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庄子的思想,恐怕非“无”字不可了。但是,庄子的“无”和释家的“空”却是不同的概念。比如一幅书法作品,儒家看到的是黑色的线条,道家看到的是线条之外的空白,而释家却是不仅是线条和空白都没有,就是那张纸也不存在。《庄子》内七篇就是围绕着“无”字展开的,通过“无”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一篇《逍遥游》:无待。“无待”就是无所局限、无所牵绊、无所凭借,只有到达“无待”后,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摆脱客观世界的各种束缚,获得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


  第二篇《齐物论》:无我。“无我”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与我的对立,把自己消融与天地万物之中而臻于道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束缚了自己,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了。


  第三篇《养生主》:无名。“无名”就是没有名利欲望之心。攘攘于名利生活而失去了精神世界的宁静与淡泊,面对种种困境再丰富的物质也不能解答内心的疑问。庄子认为只有摆脱外部利欲的诱惑,才能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建立更加美好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自己,虽然他没有一时的功名,但他的思想却流芳百世。


  第四篇《人间世》:无用。进一步解释“养生主”中提出的如何处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对保全生命自由的必要性。无用并不是没有价值,无用的价值在它的“无害”,比起“有害”实在是高尚许多,这就是无用之用。


  第五篇《德充符》:无形。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虽有外形的差别,却同为受造,人要活出价值,就要超脱外形的审美束缚的世俗人情观念的锁。做到“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这种“忘形”与“忘情”的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


  第六篇《大宗师》:无功。无功不是说毫无建树,而是说不要离开生命的本位去追逐事功。庄子认为功名的达到要以“无”为前提,即不以立功为念,不以立功为务,通过“无功”达到“有功”。一方面要持守着生命的本位,一方面去建立卓异的功勋,如果离开生命的本位而辛苦经营其实是把生命工具化了。“大宗师”本义是最值得尊崇敬仰的老师,这个老师就是“天道自然”。


  第七篇《应帝王》:无为。庄子的*治主张是以不治为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无为”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不妄作为就是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庄子教导世人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天下大治。


  《庄子》的内七篇和《道德经》的反复说明“道”、“德”不同,是具有逻辑思维论证关系的,至于究竟是哪一篇是中心、七篇之间是何种逻辑,那就是仁智自见了。但是,只要读懂庄子洒脱不羁的文字,理解庄子的理论要比老子的学问来的更容易些。当然,庄子的写作手法自成一派,汪洋恣肆,*神莫测,也需要思维能够跟得上,才能进入他的思想境界。


  四、一点愚见

曾经看到这样的文章探讨,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1.65亿年为什么没有创造出文明,并且在万年前咋就突然销声匿迹了呢?人类从猴子进化成智人仅仅不过万年,人类真正成为地球的霸主也只有年,而这年还有年并没有取得什么明显的进步,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算是揭开了人类向现代文明进步的面纱,年前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才真正掀起现代文明的浪潮,也就是说,人类用短短一百年时间就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现代文明。看看,人类是多么地伟大?!


  当人们在问生存了1.65亿年的恐龙为什么没有创造出文明的时候,是否忘记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而且,仅仅数千年的文明,甚至只是一百年的现代文明,人类现在就不得不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危机、生态危机、人口过剩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战争危机、*治危机、信任危机、病*危机等等关乎生存的挑战,这些问题今天不都在时时刻刻拷问着人类的良知和明天吗?


  也许恐龙会发问:我们在地球上生存了1.65亿年,而且我们的消失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而是因为万年前一颗体型庞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如果不是那颗小行星,你们人类还会在地球上出现吗?即使你们现在成了地球的霸主,你们能会像我们一样生存1.65亿年吗?而且,将来能够消灭你们人类的力量又会是什么呢,是地外文明、行星撞击还是你们人类自己?


  说实在的,本人也没有认真读过《庄子》,只是星星点点地接触过很长时间,现在凡是见到有关《庄子》的书还是要买的,无事的时候也还是会看的,清风不识字,何妨乱翻书,也许某一刻就可能会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来一次美丽的邂逅。最近看《庄子》,自己有一点小体会:人世的生存和快乐之“道”,就是与自然和解,与他人和解,与自己和解。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新建庄子生存与快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