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瓠之用,不龟手药庄子middot
TUhjnbcbe - 2021/3/3 0:37:00

不龟手

大瓠之用

??????《庄子·逍遥游》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战国时庄子的好朋友惠施,一次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在地里,长成后,结出很大很大的葫芦能装下五石粮食那么大,用大葫芦盛水,可是它质地脆而不够结实,承受不了那么多水的压力。把大葫芦剖开做成瓢,又大得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纳,不能放得下它而无法使用。葫芦并非不大,我觉得它没有什么用途,没有用处,就干脆把它砸碎了。”

庄子听后说:“这是先生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传说春秋时宋国有一家会配制防治冻疮药的,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绵絮为职业,所以冬天把手浸在水里也不会冻裂。

后来有个游客听说了,愿意用百斤*金的高价来购买这药的秘方。

于是洗绵絮的全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说:“咱家世世代代都是洗绵絮的,所得不过数金,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卖出这个秘方,一下子就能得到百斤*金,还是卖给他吧。”

那人买到这一秘方,就拿它去游说吴王。正巧赶上越国向吴国发动战争,吴王便叫他作将领,派他带兵去抵挡。

冬天,吴国的*队和越*水战,因吴国*队事先用这种药预防了冻伤,所以手不会冻裂,结果把越国*队打得大败。吴王便划出一块土地封赏给他。

同是一个不龟手的药方,能够预防手冻,这是相同的;但有人能用它受地封侯,有人却只是用它来世世代代漂洗绵絮,这就在于他们用的地方不相同。

如今你有个能容五石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想到把它系在腰间,作为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在江河湖海上漂游,却只是忧心忡忡地愁它太大无处可以放得下呢?可见先生你还是见识浅薄,你的心如蓬草心,还不开明通达啊!”

蓬:蓬草。

蓬之心:蓬心狭窄而弯曲,借以比喻见识迂曲浅陋,不畅达。

后用“蓬心”比喻见识短浅,遇事考虑不周。

(大樽:古称腰舟,即将匏、瓠一类的东西缚在腰间渡水。)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讨论了“有用”和“无用”。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一个东西用处的大小,不是绝对的。用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要注意物尽其用。

惠子看到葫芦,只想到用它盛水,因此一见到不能盛水的葫芦,便断定葫芦无用。

而庄子则从葫芦本身的特点出发,指出不能盛水的大葫芦可以用来“浮乎江湖”。

一个事物并非只有一种用途,在不同人的手里,却有不同的用法,关键在于人是否善于发现它的价值。

后用“大瓠之用”比喻量才使用。

龟:jun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冻裂如龟纹。

龟手:手上的皮肤裂得如同*背。

后用“不龟手”、“不龟药”比喻平常的东西,有时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洴澼絖:漂洗丝绵、细棉絮。

宋——国名,周代诸侯国,辖地据有现在的河南省商丘以东、江苏省徐州以西一带的地方。国都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吴——国名,周代诸侯国,辖地据有现在的江苏省大部和安徽、浙江等省的一部分。国都原在梅里(今江苏省无锡市),后迁至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越——国名,周代诸侯国,国土原有现在的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一带的地方。春秋末年越灭吴,遂据有吴国的全部领土,并发展到山东省东南部。国都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前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其中篇内篇是庄子自己的著作,外篇和杂篇是庄子以后的道家假托庄子名义写的,不是庄子本人的作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瓠之用,不龟手药庄子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