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Leuthard-Flickr
利维坦按: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约翰·惠勒提出的延迟实验:第一步:我们拿一块经过半镀银处理的反射镜BS1来代替双缝实验中的挡板。根据量子的分布随机性,从图示左侧射入的单个光子有一半可能通过反射镜,一半可能会被反射。如果我们把光子的入射角度设置为45度角,则一个光子可能会直飞(I1→M2),可能会被反射成直角(I1→M1)。第二步:我们在I2处再放上一个全反射镜,则可以将穿过半反射镜的光子路径和被反射的光子路径交汇出一个所有光子的终点I2来。我们通过测量这个终点位置上的光子射入角度,可以知道单个光子是通过了半反射镜,还是被反射了。第三步:我们将终点处的全反射镜同样换成了半反射镜。根据双缝实验的结论,角度合适的时候,光子会在此处发生干涉。换句话说,光子同时走过了I1→M1→I2和I1→M2→I2两条路。第四步: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当我们去观测光子的射入角度的时候,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光子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说,此时光子只走了一条路。当我们放上半反射镜的时候,光子发生了干涉。也就是说,此时光子同时走了两条路。观测者的自由意志(是否插入半反射镜)改变了光子的路径选择。更诡异的是,我们可以在光子实际通过了第一块半反射镜且快要到达终点时才决定是否插入半反射镜。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后再来决定它应该怎样发生。不知道这个实验能否作为“我们生活在模拟现实”中的一个佐证?歌单陆续更新中
在虾米、网易云、QQ音乐上搜索
即可获取
一般来说,当脱口秀演员在自己的节目里谈及物理定律时,很少能达到把天体物理学家惊艳到起一身鸡皮疙瘩的水平。不过在最近一期的播客节目《星谈》(StarTalk)中,喜剧演员查克·尼斯(ChuckNice)做到了。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奈尔·德葛拉司·泰森(NeildeGrasseTyson)在节目中解释了什么是模拟假说(SimulationTheory),即我们也许生活在谁的电脑里,只是虚拟世界中的虚拟生物罢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模拟系统很可能是根据我们的观察需求来模拟现实带给我们的感知,而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模拟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好像我们所处的这款游戏会优先渲染玩家可见区域的场景。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不能以超光速旅行,因为一旦我们能做到超光速,我们就可以到达其他星系,”尼斯随后在节目中说,他是这档节目的客串主持人,也正是这句话让泰森激动地打断了他的话头,兴奋地说道,“所以就在他们给我们这个虚拟程序敲代码之前,”这位天体物理学家也因为这个想法激动起来,“那些程序员先给我们的世界设置了光速这样一个极限!”
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这段对话听起来也许过于天马行空,但是自从年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尼克·波斯特罗姆(NickBostrom)发表了一篇堪称模拟假说领域奠基石的论文之后,其他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技术专家,当然也包括其他脱口秀演员一直在试图研究这个课题,即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否是虚幻的。他们中有些人试图找到一些方法来确定我们到底是不是虚拟存在(Beings),另外一些人则试图计算我们是虚拟实体(VirtualEntities)的概率到底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