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正解国学经典(ID:ddj)有人说庄子怕死,真的是这样么?
庄子的《至乐》篇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鼓盆而歌。
有一天,庄子的妻子不幸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子前往庄子家吊唁,到那了却看见庄子像一个簸箕一样坐在地上,敲打着瓦盆唱着歌,惠子很是震惊,继而生出不满,认为庄子的妻子跟着庄子一辈子,养育子女,日夜操劳,现在不幸去世了,庄子不难过、不流泪倒也罢了,却还“鼓盆而歌”,实在是太过分了。
庄子说自己刚开始也是很难过的,后来仔细想想,发现这个世间本来是没有生命,没有形体的,只是因为大道的演化才产生出了形体,产生出了生命,继而有了生死的变化。这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自然。现在他的妻子安息在天地之间,自己还要哭哭啼啼,岂不是太不通达了么?
庄子其实也是性情中人,对于妻子的不幸离世,他也并不是毫无悲伤之情,只是他比一般人对死亡有着更为深刻的洞察,他能够领悟天道,因此才能彻底地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生存的贪执,也才会真正对妻子的去世彻底释然。
所以,庄子是不怕死的。
《道德经》上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演化出了这个世界的底层代码,然后“无中生有,有归于无”,创生与消磨同构,混沌不断地推动新生事物成长发展,又不断地推动事物返还。
因此,人也只是天地这个大系统中“搅和”出来的一些暂时存在的“小泡泡”而已,人的生死在这个系统中,如同春夏秋冬的运转一般自然,人又何必执着于生,畏惧死呢?
况且在庄子看来,死亡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
庄子的《齐物论》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丽之姬”是丽戎国的一位美女,有一次,丽戎国和晋国打仗,丽之姬被晋国给掳走了,就在被掳走的那一刻,丽之姬哭的真是“梨花带雨”,伤心的要命。
等到了晋王的家里之后,晋王看上她了,就把她娶了做自己的妃子,从此以后,丽之姬就跟晋王睡在同一张大床上。那种床叫筐床,三面有围杆,是一种特别漂亮的软床,还一起吃着荤素搭配的饭菜,生活十分美满,这个时候丽之姬就开始很后悔自己过去为什么要哭。
庄子用这个故事来比喻生死,其实是问了我们一个特别深刻的问题,那就是:
我们总是认为活着才算是一件好事,死亡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些去世的人不会像丽之姬那样后悔,或许人去世之后去的另一个地方特别开心呢?那个时候我们可能还会后悔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
接着他讲,生死其实就像是一场梦,梦中喝着美酒的人开心的要命,早上起来一看才发觉不过是一场梦,于是泪流满面,在梦中遇到难过的事伤心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在梦外是一位地位显赫的将*,等到醒来后,又立马变的十分开心。
在庄子看来,死不过像梦一般,你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又何必那么早急匆匆地下论断,搞得自己那么焦虑呢?
如果死也不过可能像梦一样,那其他一切不也有可能只是一场梦,只是虚无而已,那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呢?
庄子提出,不管我们的世界是否真实,我们当下的体验却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只有看到了道的不断变化,看到了它的不可穷尽性,领悟了道,我们的内心才能彻底地放下,放下对死亡的恐惧,从而变得通透明亮,充满生机。
庄子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得自己彻底摆脱了对于死亡的恐惧,从而走向了更加开放的人生。
本文封面图和文中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明哲正解庄子》音频课▼精选13个篇目,三大结构详解,构建核心体系《庄子》目前传世的共三十三篇,本课程挑选与现代生活关系最紧密的十三个篇目。包含:内七篇,构成完整理论体系;外篇十五篇中,精选五篇代表作,与内七篇相互参照理解。杂篇只选《天下》,对同时期几个主要学派进行总结,有概括全篇之用。每一篇目设置“课前引导+原文精析+总结引申”三大模块,全方位理解原文精髓,扫清学习障碍。上下滑动查看节目大纲▼(以上仅为节选,更多精彩内容待购买后解锁)▼权威注释底本,当代视角解读不是戏说,不是趣解,以郭庆藩的集释本作为注释底本,参照最新研究,并补充和修正关键词句,为你提供权威且与时俱进的内容依据。《庄子》用了大量寓言,每一则都能对照当下社会和生活的各种现象:自我认知的缺位、财富积累的焦虑、人际关系的复杂、亲子教育的困境......用原汁原味的道家思路解读当代生活,启发通达智慧。▼多维课程设置,提升听课体验现场感:课程主体以线下专题讲座高清录音为底本,保留现场互动感和代入感。全新升级优化:每一篇目之前增加导语,提炼篇目主题思想和内容结构;篇末增加总结,进行延展提升。原文朗读:*明哲老师亲自录制完整的原文朗读,让你品味《庄子》的原典之美。点击下图,立即订阅↓↓↓扩展阅读:
再见,!再也不见!
内卷之下
读透了《庄子》才知道,原来你的前半生,就差在这件事上
如果马斯克回到战国,遇见庄子......
*明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