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八年级下文言文庄子庄子与
TUhjnbcbe - 2021/3/16 14:41:00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http://www.csjkc.com/
庄子与惠子①游于濠梁之上战国·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②之上。庄子曰:“鲦鱼③出游从容,是④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⑤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⑥不知子矣;子固⑦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⑧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⑨。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安:怎么,哪里。

固:固然。

固:本来。

全:完全,完备。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所以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出处

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人物介绍

庄子:(约前69年一约前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时期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赏析

本文节选自《秋水》,《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长篇,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

本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让人读后会心一笑但又沉思良久。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了故事背景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表现出他们的机智和敏捷,也反映出他们游览山川时的闲情逸致。

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庄子主张自己能够知道鱼之乐,而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惠子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崇尚现实。

庄子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我知之濠上也”说的是,既然我在濠梁上感到优游自在,濠梁下的鱼当然也感到优游自在。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子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用了“偷换概念”这一招,在一个“安”字上故作文章。

“安”,既有“怎样”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庄子故意理解成“哪里知道‘鱼之乐’”。

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是把自己的快乐转移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子的快乐。

所以,濠梁之辩没有输赢,我们可以感受庄子和惠子的思想不同,一个尚美,一个求真。后来人们就用“濠上之乐”来表示悠闲舒适的情趣。

/八年级(下)文言文回顾/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核舟记关雎

蒹葭式微

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庄子》--北冥有鱼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年级下文言文庄子庄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