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庄子外篇秋水三
TUhjnbcbe - 2021/3/22 17:27:00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河伯说:“或在万物之外,或在万物之内,从哪里区别它们的贵贱?又从哪里区分它们的大小呢?”海神若说:“用道来观察,万物就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看,万物都自以为贵而轻贱他物。从世俗观念来看,贵与贱由他人决定。说起事物之间的差别,就事物大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大的;而就其小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也就没有什么不是小的。明白天地虽大,跟更大的事物相比就像米粒一样小;毫毛之末虽小,跟更小的事物相比则像山丘一样大,这样就能看清万物之间的差别了。说起事物的功效,从有效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就没有无效的;从无效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也就没有有效的。知道了东与西的方向虽然截然相反,二者却不可或缺的道理,那么万物就的功用和地位就可以确定了。从趋向来看,顺着肯定的理由而肯定,那么万物没有不对的;顺着否定的理由而否定,那么万物就没有不错的。明白了尧和桀的自以为是和互相指责,那么不同的趣向和操守就看得很清楚了。当初尧、舜禅让而称帝,燕王哙和燕相子之禅让却几乎亡国;商汤、周武以武力相争而称王,白公胜用武力争权却灭亡。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的礼制,唐尧和夏集的做法,好与坏是因时而异的,不能看做是一成不变的。粗木可以冲撞城门,却不能用来堵耗子洞,这是说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作用。骐骥和骅骝日行千里,抓老鼠却不如野猫和*鼠狼,这是说它们的技能不同。猫头鹰夜里捉跳蚕,能明察秋毫,白天出来即使睁大眼睛却连山丘都看不见这是说性能的不同。所以说,怎么能只取法对的而抛弃错的,师法治理的而抛弃动乱的呢?这是因为不明白天地之理与万物之情。这就好比只师法天而放弃地,只效法阴而放弃阳,这样做行不通是很明显的。然而却仍有人对此不停地鼓吹,这如果不是是蠢,就是说谎了。帝王禅让的方式不同,三代继承的方式也不同。不合时宜、违背世俗,就是篡夺者,而合乎时代、顺应世俗的,就是明义之人。河伯,你还是别说了吧,你怎么懂得贵贱的分野、小大的区别呢。”粗木可以冲撞城门,却不能用来堵耗子洞,这是说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作用。骐骥和骅骝日行千里,抓老鼠却不如野猫和*鼠狼,这是说它们的技能不同。猫头鹰夜里捉跳蚕,能明察秋毫,白天出来即使睁大眼睛却连山丘都看不见,这是说性能的不同。尧、舜禅让而称帝,燕王哙和燕相子之禅让却几乎亡国;商汤周武以武力相争而称王,白公胜用武力争权却灭亡。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的礼制,唐尧和夏桀的做法,好与坏是因时而异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体的特性不同,功用也就不同。同样的事情,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形势下,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很多人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做事时常常会感觉到束手束脚,无法发挥自己原本的优势和能力,有时候明明很努力,也按照规则做了,但是就是不成功。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我们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思维、思想、行动全部都限制了起来。因此,我们做事要想做得更好,就要学会主动思考,开放自己的内心,学会顺时而变。开放自己的内心,是一种敢于求变的精神,是一种做事的智慧。一个人如果不能将自己的内心对外开放,他就不可能学会外界的新知识,不可能知晓新的信息,同时他也就永远无法进步和成长。一个故步自封、排斥交流的人,非常难以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能够开放自己的内心,积极求变,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来应对新的事物,那么我们会豁然开朗。居里夫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镭”元素刚开始就只存在于她的大脑里,没有人能通过实验让大家信服“镭”的存在,但是居里夫人通过严谨的思考和推理,坚信有这种元素的存在。没有人愿意为她提供所需的实验室,她也无力购买实验设备,只能和丈夫挤在一个废旧仓库里进行艰苦的实验。她到工厂外面的垃圾堆上捡来大袋的沥青矿渣,把它们放到大铁锅里,用棍子搅拌,这就是她最初溶解沥青的方法。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工作,工厂里所有的矿渣都被她用完了,得到的却只是几滴液体,但这几滴液体并不是居里夫人预测中的晶体,于是四年的工作等于白干。晚上,居里夫人疲倦地回到家,繁重的工作摧残着她的身体,她对自己的丈夫说“如果我知道为什么失败就好了,我就有办法解决了。”丈夫安慰了他几句,让她早点睡觉。她却没有去睡觉,而是闭上眼睛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儿。过了一会儿,她睁开了眼睛,大声说到:“我可能搞错了错的样子,也许它并不是晶体。”她马上起身与丈夫一起跑到实验室,还没等开门,门缝里就发出了奇异的光芒:是器皿里不起眼的那团污迹在黑夜中发光。“这就是镭!”居里夫妇相拥而泣。谁说镭就一定是晶体?如果居里夫人将自己的思想限制在死角里,只怕永远不能得出重大的发现。所以说,只有开放自己的内心,才能突破自己精神和思想上的限制;只有开放自己的内心,才能让自己更加接近成功。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世界上那些知名的成功者们,我们会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来不会因为他人的指责而故步自封,他们能够抓住机遇,取得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够开放自己的内心,敢想敢做,敢于变化。东汉末年时,凡是想要做官的人,就必须要具备多种非常苛刻的条件。比如说要出身名门,要孝顺,不能有作奸犯科的经历,甚至是做出了什么让人嘲笑的事,或是长得丑,否则都会被埋没乡里。而曹操则认为,按照汉朝原有的那种封闭体制去选举,会埋没很多隐世的人才,根本达不到甄选人才的目的,于是他在官渡之战之前发布《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大致的意思是说,只要一个人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不管你是哑巴还是聋子,甚至是囚犯,只要你来我这里,都会得到重用。不管是降将张绣、贾栩,还是做墩文骂过曹操的陈琳,曹操都不计前嫌地委以重任,并且总是和自己的下属说,自己一旦有什么毛病,一定要第一时间指出,这样做的人不但不会受到责骂,反而还会受到奖赏。最终,北方的所有诸侯都被曹操扫平,而曹操本人也已经官拜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陈寿评价曹操:“魏武非常之人,超世之英杰矣。”反观曹操在官渡时期的对手袁绍,就是总喜欢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做事,非常在意他人的批评和指责,所以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得十分“漂亮”才行。在大战前夕谋士田丰曾经给袁绍提过一些建议,可是袁绍却非常恼怒,直接将田丰关了起来,最后杀害了他。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些有识之士的赞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敢于顺应时势做出变化,大胆提出新的策略。而袁绍则故步自封,无法坦然面对他人的指责。相信官渡之战的结果人们都非常清楚,袁绍战败而亡,曹操统一北方,建功立业如果一个人随着成长,逐渐地封闭自己的内心,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两种极端的性格,要么是极度自大,要么是极度自卑。而这两种性格都会大大地束缚住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变得盲目,并因此与成功绝缘。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我们要开放内心,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只有力求改变,只有顺时变化,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决定,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外篇秋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