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汛按时而至,千百条河流注入*河,水面之宽阔,两岸和洲渚之间放眼望去,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于是,河伯沾沾自喜,以为天下的壮美之景都在自己这儿了。河伯顺流东下,到了渤海,往东望去,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河伯才改变了沾沾自喜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海神若感叹说:“俗话说‘听到许多道理之后,就以为没有能比得上了’的人,就是说的我呀。而且,我曾经听说有贬低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举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您这样浩瀚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这里可真危险了。我将会被明道之人永久地耻笑。”
海神若说:“井底之蛙无法跟它谈论大海,因为受到狭小的井底的局限;只生活在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和它谈论冰雪,因为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孤陋寡闻的人不能和他谈论大道,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了。现在你摆脱了河道的约束,见到了大海,于是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这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流,没有比海更大的万条江河归流其内,没有休止却不会满溢;从尾闾泄走,无休无止却不见减少。春天、秋天都没有变化,旱灾、涝灾也不会有所察觉,它大大超过了江河的水量,无法估量和计算。然而,我从未因此而自夸的原因,是因为大海寄形于天地之间,禀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大山中的小石头、小树木,正觉得自己很渺小,哪里自认为很多呢?估计大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蚁穴在大湖旁边吗?估计中国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米粒在粮仓中吗?物的种类数以万计,人不过是万物之一而已;人们聚集在九州,谷物所生之地,舟车所通之处,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而已。人与万物比,不就像毫毛生在马身上一样渺小吗?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这里了。伯夷辞让它是为了取得好名声,孔丘谈论它是为了显示博学,这就是他们的自满和骄傲,不就像你之前在河水暴涨时的自夸吗?”
一个重点大学大一新生开学的第一节课,同学们经过高中的寒窗苦读,刚进入大学校门,都非常兴奋,整个教室闹嚷嚷的。这时候,进来了一名老教授,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学到了什么?”一阵沉默。教授环视一周之后,微笑道:“你们高中的时候,成绩一定都非常优秀,因此才能够到这所大学。但是我要说的是,你们仅仅是迈进了知识的殿堂而已。你们顺着河流,一路漂流到这里,但这里不是终点,这里是海洋的起点,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我希望各位能够在出海前,保持一颗谦逊和宁静的心,这样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多。”“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一个人站得越高越远,就越容易知道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而一个刚刚取得一点成就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变得目空一切。因此,要想取得进步,就要始终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谦虚处世。不仅在我们一无所知,毫无成就时保持谦虚,而且要在我们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继续保持谦虚。因为世间的知识无穷无尽,永远也不可能将其学完。明白自己的头脑是一个空的杯子,仍需要注入知识,这样才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秋水》中,河伯虽然一度因为秋汛沾沾自喜,但在见识了大海后,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地进行反省。而大海在面对比自己渺小得多的河伯时,不仅没有耀武扬威,还向对方坦陈自己的渺小。大海的一番话很能予人启发。大小、贵贱、是非、功用的多少,都是相对的概念。人在某个范围内为大为贵,不代表在所有领域都为大为贵。因此,人不应为一时一地的成就满足,而要将眼光放远,追求更高、更广的人生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有了一点成绩就会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一败涂地。有的人则能够维持自己谦谦君子的形象,使自己总能够保持低调,不断进步,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尚书》中很早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而中国的历代文人墨客也都对此十分欣赏。因为他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自己满足于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并不能看到这一点。他们自以为是,刚刚取得一点成就恨不得尾巴翘到天上去,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十分强大,从而放弃继续学习。这样的做法故步自封,他的能力就会在骄傲中逐渐退步,距离成功也是渐行渐远。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有一次他办了一个画展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正当他和几位画家探讨绘画技艺的时候,有一位打扮土气的乡下老农夫走上前来,说徐悲鸿的画画错了。在场的其他人心里暗想,一位农夫哪有水平可以指点徐悲鸿的绘画,但徐悲鸿却谦虚地请老人家指正老农走到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雄麻鸭羽毛鲜艳,有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而徐悲鸿的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论绘画,老农自然一窍不通,但对麻鸭的了解却远胜徐悲鸿。所以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感谢。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能力永远是需要提升的。不管你有多大的成绩、多么辉煌的过去,你永远都不是满的。谦虚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用空杯的心态去发现世间的知识,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是那样无知,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完善。如果骄傲自满,放弃继续学习,你的知识就会迅速贬值,你也会被别人所超过,无论你之前的成就如何,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取得成功,自己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说,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鼻孔朝天,总有一天会在行家面前出丑,贻笑大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